定義:
氧氣,空氣主要組分之一,比空氣重,標準狀況(0℃和大氣壓強101325帕)下密度為1.429克/升。無色、無臭、無味。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壓強為101kPa時,氧氣在約-183攝氏度時變?yōu)榈{色液體,在約-218攝氏度時變成雪花狀的淡藍色固體。
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
。1)無色無味,標況下,氧氣的密度為1.429g/L,密度比空氣大,難溶于水,1L水中只能溶解約30ml的氧氣。
。2)三態(tài)變化:氧氣(無色氣體)液氮(淡藍色液體)
固態(tài)氮(淡藍色雪花狀)
。3)工業(yè)產(chǎn)生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的鋼瓶中。
2.氧氣的化學性質:
。1)化學性質較活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和多種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同時放出熱量;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在化學反應中提供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2)助燃性,氧化性
、倥c金屬的反應:
2Mg+O22MgO
3Fe+2O2Fe3O4
、谂c非金屬的反應:
C+O2CO2(O2充分)
2C+O22CO(O2不充分)
、叟c化合物的反應:
2CO+O22CO2
CH4+2O2CO2+2H2O
C2H5OH+3O22CO2+3H2O
易錯點:
。1)誤認為氧氣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氧氣可以幫助可燃物燃燒,具有助燃性,它本身不能燃燒,不能做可燃物。
。2)誤認為氧氣的化學性質非;顫,能與所有物質發(fā)生反應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非;顫姷臍怏w,在一定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但不是與所有物質都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3)誤認為燃燒都需要氧氣
燃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但有一些燃燒不需要氧氣,如鎂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燒。
。4)誤認為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叫氧化反應
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其中包括物質與氧氣中的氧元素發(fā)生的反應,也包括物質與其他含氧物質中的氧元素發(fā)生的反應。如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是氧化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也是氧化反應。
(5)誤認為氧氣與液氧性質不行
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氧氣與液氧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是相同的,因為它們二者的分子構成相同,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
。6)誤認為含氧的物質都能制取氧氣。
制取氧氣需要含氧的物質,但不是所有的含氧物質都能用來制取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