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趁著
陽光正暖,
我便躺在椅子上慵懶地打個盹兒。就在似睡未睡之時,突然什么東西落到臉上。粗糙的觸覺頓時讓所有的感官回歸,不禁心生慍怒。是誰如此
調皮,膽敢冒犯我打擾我
午休?抬眼一看,竟無半點兒人影,而臉上卻靜靜地躺著一片枯葉。只是隨
風而落,枯葉是無心的,不應責怪枯葉對我的無禮冒犯。
風乃空氣流動的,因而不必承擔
責任,隨風而落的枯葉更是無辜的。這讓我不禁想起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
狗”。天地于人,無
愛亦無恨,是災是福均是無心。一片枯葉驚擾午休,只不過是無心而為。
既然是無心而為,就應該原諒這一片枯葉而不必慍怒。
可是,處于各種人際關系中的我們,卻常常不能原諒他人帶來的無心冒犯。人與人在相互
交往中,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碰撞。許多時候,碰撞是無心的,我們卻不能
選擇原諒,總是
習慣于反戈一擊,惡語相向,竭力要把被冒犯的
尊嚴找回來,結果,無心變?yōu)橛行模瑹o意化為惡意,
收獲的是人際關系的兩敗俱傷。
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常常并不能按
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僅會時有他人無心冒犯我們,我們也會無心冒犯他人。冒犯了他人后,我們也會
特別渴望得到他人的原諒,但我們自己卻難以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雖然我們都知道“退一步海闊
天空”,但我們常常
希望他人先后退一步。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想得太過了,是
自我意識太強所致,始終把維護自我放在
第一位,把他人放在第二位。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論他人是無心冒犯還是有心冒犯,我們很容易就把他人置于自我的絕對對立面,對他人耿耿于懷,置他人于不利的境地,從而與他人分出高下來。殊不知,做人的境界因此而不斷倒退,在人際關系中的負能量不斷積累,負面形象不斷擴大。由此可見,與他人過不去,實質上是與自己過不去,最后被套上重重枷鎖的,是自我的
心靈。
自我意識太強者容易信奉“零和思維”,即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他人雖然是無心冒犯,但是他人從冒犯中獲得收益,而我在被冒犯中必然受損。只有向他人露出更加兇狠的獠
牙,將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安在他人頭上,讓他人加倍受到貶損,我才能從中獲得加倍的補償。人際關系一旦陷入“零和思維”,便會給
人生帶來災難。
人與自然不僅僅是競爭,更需要
和諧統(tǒng)一,原諒一片枯葉的無心冒犯,便可以收獲滿滿的人與自然的共贏。處于各種人際關系中的我們更要
放下“零和思維”,對那些無心冒犯我們的他人報以善意的原諒,待之以更多一些的寬厚,則會收獲人際關系的多贏。
“莫為浮
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毙亟蟾硬┐笠恍
眼光更加長遠一些,
包容萬物,那些閑言碎語就會如枯葉一般隨風而去。
感謝這一片無心掉落我臉上的枯葉,是它讓我進一步開闊了心胸,是它讓我升華了做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