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行走在昆明湖畔的柳堤上。夕陽漸沉,夭桃已逝,垂柳寂寂,
我感受著這滿園的清冷況味,心里溫著的那壺酒漸漸涼了。
多
少年的光陰啊,怎么說忘就忘了呢,怎么說流就流走了呢?
一閉眼,仿佛還能看到當年那位博古通今、滿腹經綸的文學泰斗傲然挺立的
背影,雖是煢煢
獨立,卻是從容而決絕!傲x無再辱”,這是真正的士對
自己畢生
信仰最忠貞的維護,也是對那個殘破不堪的土地最振聾發(fā)聵的吶喊。以自身蒙辱為辱,以國
家受辱為恥,以
追求獨立、
自由為榮光,他是殉道者,是
英雄,更是民族義士。我總恨不為民國時人,不得在先生在世時聆聽其
教誨。
然而,如今來頤和園的人已大不如以前那般多了,也許知曉先生的便更少了。我深深向昆明湖鞠了一躬,將心中那壺酒和著敬仰之情傾瀉而下。
走近湖
水,看到一位老人坐在
橋墩上,身旁靠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紅撲撲的臉蛋迎著黃橙橙的
太陽。我頗有些驚喜地聽到老人在給孩子講先生的故事,講先生留的長辮子,講先生的《人間詞話》,饒有韻味的京腔讓人想起舊時
茶館里和藹的說
書人。那孩子認真地聽,時而撫掌大笑,時而安靜默然。當講到先生自沉于昆明湖時,孩子著急地發(fā)問:“那我是不是再也不能
看見先生了呀?”老人摸了摸孩子的頭,目光伸向
遠方:“雖然我們看不到先生本人,但是他的
精神、追求就在這湖水中,依舊哺育著我們。先生已逝,但湖水
永恒,孩子,等你
長大就
明白啦!焙⒆佑窒残︻侀_,拉著老人一蹦一跳地走遠了……
聽得此言,恰如醍醐灌頂,我恍然明了,先生圣潔之品格、高貴之精神早已將這一池碧水升華,他以壯烈一擊破開黑暗的枷鎖,化為這天下至柔之水滌蕩人心,水讓他的
生命得以延續(xù),得以讓這個民族的真
性情源遠流長……
就像一朵桃
花的湮滅得以讓一
樹的
綠葉欣欣然生長,一
根柴的消逝得以讓一
家人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一豆燈芯的煙消
云散得以讓
光明與
溫暖永駐人心……
文章里這樣說道:“當肉體的保存與精神的救贖發(fā)生無可避免的沖突時,他們毅然
選擇了后者,讓肉體下沉,讓精神在碧波里飛升。”王國維亦如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在水中得以成全、得以永恒。
遂想起陳寅恪在先生的紀念碑銘上這樣寫道:“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夕陽的華光中,我再次向昆明湖獻上我的敬仰與
感動。
我想,等那個孩子長大了,也會向他的兒女講述這個
美麗的故事,故事永不停息;昆明湖的水總有一天會流向五湖四海,直到滄海桑田……
【教師評點】隨著光陰的流轉,昆明湖夕陽沉,夭桃逝,垂柳寂,一步一步走向清冷岑寂;昆明湖畔的先生也自沉碧水,走向了生命的終點。作者本以為隨著先生的肉體的湮滅,先生的精神也會逐漸不被人知曉,因此為之
惆悵彳;但湖畔老人的一席話卻讓他醍醐灌頂:斯人雖已逝,其圣潔的品格、高貴的精神卻早已融入昆明湖這一池碧水。至柔的水讓先生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xù),并滌蕩著我們的靈魂。文章給人以這樣的啟示:人的形體可以逝去,然而人的精神卻能長存不滅,它使人以另一種姿態(tài)永垂不朽。在素材運用方面,作者選取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為對象,并以昆明湖水為其精神和品格的載體,加以生發(fā)闡釋,獨具
匠心、不落窠臼,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傊,文章立意厚重,素材典型,情感深沉,不失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