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德,揮灑出去,便無人問津;但你的
善良,終會在世間留下
腳印。”紀伯倫如是說。
嘉言
善行,為人稱道,更易被人忽視,受人冷落。但當善良的腳印拭去了歷史的塵埃,當美德的痕跡洞破了
時光的瞳孔,一切真、善、美,便被人銘記。
我們應(yīng)堅信:善行,終會留下痕跡。
兩個
身影跨越歷史的長河,從唐宋緩緩走來,我驚嘆,那是善的使者,更是美的化身。
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發(fā)人感嘆,一首《長恨歌》引人深思。但偉人之所以為偉大,便在于它不局限于空洞的情感抒發(fā),更忠于
愛民憂民的親身
實踐——于是
西湖的疏浚工程開始了,航道通暢了,莊稼豐收了?墒浅⒌馁澷p與嘉獎呢?沒有。相反,相繼而來的是挪用資金的迎頭痛斥……
多年后,蘇東坡意氣
風(fēng)發(fā),身為杭州府地之官,他似乎體會到了白居易的良苦
用心,看到那一座座壩子,一條條
水渠,他點點頭,看到了美與善的腳印,而后揮袖一指,在西湖上筑起了防洪之堤,留下了“蘇堤”這一美的腳印。
“沒有哪一位偉人會為了一座個人紀念碑而
工作。”卡耐基如是說。是的,善行終會被證明,但是否行善,就是為了被證明?
我們有沉默不言的黃旭華,有無私耕耘的劉盛蘭——這些善于愛的傳播者是否能驅(qū)除這虛偽之風(fēng)盛行的社會
風(fēng)氣?我們看到的,是高調(diào)捐款的陳光標,他強迫受捐者上臺與他共同歌唱的那一刻,便抹殺了他善良的本色;我們看到的,是見死不救的冷漠面龐,是為求名利而捐獻善款的商界大亨,他們試圖在善良的泥土上留下足跡,卻陷入了泥潭。
當我們將視角切換至大陸另一岸的德國時,我們不禁啞然:
路人會扶正沿途倒地的小
花,會安慰素不相識的哭泣的
小孩。
善的腳印若踏遍了一個民族的路途,我想,這種集體
美麗定會讓這個民族大放異彩。同樣,若名利成了善良的終點,那么物質(zhì)化的社會心理,會讓一個民族黯然失色。我不禁想起了司馬遷的那盞桌前小燈,屈原的那縷青絲飄帶,以及那令人敬畏的都江之堰。這是善良的腳印
走過的地方——百
草豐茂,百花盛開。
是的,善良不會留下腳印,善良也終將會留下腳印。
圍繞“行善”展開,以白居易、蘇軾、黃旭華、劉盛蘭、陳光標等素材展開論證,表達了作者獨到的見解,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沒有哪一位偉人會為了一座個人紀念碑而工作”一句,援引卡耐基的名言,很好地證明了文章的觀點,并從一個獨特的側(cè)面較為深刻地闡述了善良的本質(zhì)、意義、作用和價值!笆堑模屏疾粫粝履_印,善良也終將會留下腳印”一句收束,既是辯證的探討,也是作者價值觀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