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能讓
我在
緊張忙碌后感到一絲
寧靜,在激烈競爭之外
感受一分淡雅,那便是
老屋了。
那是
姥姥的
家。
水泥墻壁迎接著午后的
陽光,角落里幾竿竹籬為絲瓜制定好了
成長的
路線。
院子里有幾只
雞在悠閑地散步,時不時在
草叢里刨幾只小蟲子。小院甚至還種有幾株小
花,紅的像火球,白的像
云彩。不大的小院,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了。
清晨,在小院中,泥土的氣息混合著花香溢滿口鼻,滿目的翠綠透著勃勃的生機,微
風(fēng)輕輕地吹拂,拂起淡淡的幽香,有時會有
鳥兒演奏
熱鬧的大合唱。在這里,沒有
城市的高樓大廈,沒有川流不息的汽車,沒有嘈雜的噪音,有的只是一種久違的寧靜,就連空氣也好像是清澈透明的,透露出的是一種讓人沉醉的清新。我非常
懷念這種濃郁的
鄉(xiāng)村味,這是我
童年的
味道。
傍晚,站在姥姥的小院里正好能
看見夕陽西下。夕陽懸掛在半空中,照在人身上,就像給人鍍上一層金;照在屋舍
樹木上,就好像是給它們抹了一層油。屋子顯得更
溫暖,樹木顯得更有生機了。夕陽將它身邊的云霞染得
色彩繽紛的,而且色彩
變化無窮。一會兒是天使百合色的,一會又是金黃色的,一會兒半黃半紫,一會兒半灰半紅,只一眨眼,就換了顏色。這些,是我童年的色彩啊。
過了一會兒,夕陽就
失去了耀眼的光芒,變得柔和親切了。它將
云朵染成暗紫色后,就和我們告別了。而我,常常深深地沉醉在這夕陽西下的景色里,陷入無限的
遐想中。
童年的
時光漸行漸遠,而老屋和小院,一直
堅守在那里。青苔和雜草遮住了它們的面容,憔悴了它們的神色,它們,
因為時間太久遠,被稱為危房,不能住人了,但它們藏著我童年的
記憶,是我心中永遠的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