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它,一股芬芳的音韻立即傳入
我的口鼻。它,是我多年的好友,
陪伴我
走過了五年。它,不善言辭,卻從來都和我沒有隔閡。它,并不漂亮,卻用
自己的優(yōu)雅和恬靜,征服每一個人。它的
名字,叫
古箏。我相信緣,雖然緣是個抽象的概念,它摸不著,看不見也猜不透,但人與人之間的相識,無不是
因為緣。
我和古箏結有很深的緣。在我九歲那年的晚飯后,我和
家人到外散步,無意間聽到了隔幾間房子傳來一段抑揚頓挫、游
魚出聽的音樂。那,是古箏曲。當時,我覺得古箏的每一
根弦都穿進了我的心,把我緊緊地扎牢了。從那時起,我便深深地
愛上了古箏。
爸爸除了買了古箏給我之外,也請了一位專業(yè)的古箏
老師教導我。剛見古箏時,它散發(fā)著木質的
香味,有音繩,分別是低音區(qū)、中音區(qū)和高音區(qū)。望著那像
蜘蛛網似的線條,我用
手指輕輕抹了一下,!那
聲音是多么的柔和、優(yōu)
美。再用力彈,叮叮咚咚的聲音就像天籟之音,把我的心給提走了!
之后,我學了一些
簡單的曲子,如《鳳翔歌》《小
貓釣魚》《擠
牛奶》等。但長
時間的機械動作,我的手指生滿了繭,新鮮感也少了,所以我越學越煩躁,常常掛著
眼淚去練習,怎么也彈不出動聽的音樂來。有時甚至破口大罵,懷疑自己當初是否做錯了決定。爸爸見我這么沮喪,便
鼓勵我說:“貝多芬失聰了還
堅持創(chuàng)作,你是怕苦怕累還是缺少毅力呢?”當時我在想:有名言不是說不是“
風動而是心動”嗎?我心不動,古箏又怎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因此,我擦干了眼淚,狠下了心,同時告別了網上
游戲,把所有業(yè)余時間交給古箏。晨鐘暮鼓,日走
云遷,隨著
時光的流逝,我和古箏的關系起了質的
變化。古箏發(fā)出的雅韻悠然,我也彈得得心應手了。
2010年年終假期,我參加了全國兒童古箏大賽。
比賽的日子是激烈、殘酷的。我和古箏擰成了一股勁,過了五關斬六將,一
路闖蕩。從吉隆坡殺到吉蘭丹,再從吉蘭丹殺到沙巴。終于,我在沙巴一舉拿下了兒童組古箏四級一等獎。我抱著古箏哭了,但流出的眼淚是
開心、興奮的。辛苦的
勞動讓我有了
收獲,收獲的喜悅給我?guī)砹?a href='http://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zuowen/xuexi' target='_blank'>
學習的動力,F在的我對古箏情有獨鐘,它讓我
陶醉,讓我在悠悠琴聲中
享受彈琴的
樂趣;它讓我欣喜,讓我在勤學苦練中享受
成功的
快樂!
而今,五年
過去了,我也考完了古箏所有等級。但是,盡管我現在上了中學,學習負擔比以前重,但我仍堅持每天練琴一小時。同時,我也受邀參加一些表演,經常得到大家的贊許,爸爸
媽媽都務必欣慰。每當做完一道道令人頭疼的試題時,我都會來到心愛的古箏面前,輕輕撥動琴弦,來一曲《漁舟晚唱》,一天的疲倦,都讓這優(yōu)美的旋律淡化了,仿佛剛吸了一口
雨后甜潤的空氣呢!
古箏起源于秦朝,所以又叫秦箏。在它的流傳過程中又按大小和音色分為長離、鴻箏、鳴箏和清箏。它和古琴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古琴有琴碼而古箏沒有琴碼。剛進入21世紀時,涌現出一批青年古箏演奏家,其中以蔣周健、劉樂、宋心馨等老師為代表。多年來,這些演奏家多次出訪了德國、奧地利、法國、荷蘭、日本等多個國家,使古箏這個樂器走向了全
世界。
古箏,給我的
童年帶來了豐富的
色彩,更為我今后的
人生架起了一座
美麗的彩
橋。我誓言必當一位古箏老師,讓更多人
喜歡古箏這個中國傳統(tǒng)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