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活著》是在病床上,正準備迎接一場不大不小的
手術(shù),
我人生中
第一次手術(shù)。
純黑色的封面上印著白色楷體的“活著”和鮮紅色的作者簽名。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這樣富有對比的
色彩一定預(yù)示著什么。
合上
書,我感到震撼,這震撼不是感慨于命運無常,而是來自于福貴的語氣。他在講述
自己與親人死別時,沒有該有的悲傷和哭喊,只是淡淡地說“那時我才知道他死了”,就像在講別人的事,還帶著一點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那樣沉重的苦難卻能被他輕描淡寫地帶過?我就帶著這樣的疑問走上手術(shù)臺。
大概在手術(shù)結(jié)束一個月后,我應(yīng)
朋友的邀請出去玩。得知我手術(shù)后,她們一臉驚慌,瞪大了
眼睛問我手術(shù)時害不
害怕,疼不疼,恐不恐怖。
本來準備了滿腦子經(jīng)驗
感受的我卻沉默了。
是,我想起了醫(yī)院里難聞的消毒
水味;我想起了
等待手術(shù)時我過快的心跳;我想起了手術(shù)時金屬刀具碰撞的
聲音和皮肉的拉扯感;我想起了麻醉
藥藥效過后,傳來清晰的
疼痛……但是現(xiàn)在我并不覺得自己那時很痛、很害怕了。于是我說,“還行吧,沒那么疼!
無意中,我描述苦難的語氣與福貴有著驚人的相似。
就像初三時,我總想告訴學弟學妹們初三有多苦有多累,有多少
困難和坎坷。然而當我跌跌撞撞度過了初三,真的有學弟學妹來問我初三是什么樣時,我卻說:“挺好的,我過得很充實!
就像
第一次拿到稿費,我真想和全
世界分享我的激動和興奮?珊芫靡院
同學們問我那是什么感覺是,我只說:“當時覺得挺激動的!
也許吧,
曾經(jīng)覺得那么光榮的事,在幾年后卻不覺得有多么
開心了;曾經(jīng)覺得怎么也翻不
過去的大
山,在幾年后看來也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坎兒。
時間在帶給我們光榮和苦難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更多閱歷。
我們就一面在
生活中摸爬滾打積累閱歷,一面拿這些閱歷和過去比較,比較的結(jié)果總是一個:過去的那些都不算事兒。
這時,我理解了《活著》封面設(shè)計的意義:一片黑暗中,我們和福貴一樣,沿著那坑坑洼洼的小
路前行,摔倒、流血是常有的事兒,只是為了活著,我們一個個地爬起來,拍拍屁股再向前走。直到不知何時,天光大亮。我們走出黑暗,那時再回頭看,這么坎坷的路都
走過來了,就不覺得被這一個小小的坑絆倒有多苦了。
福貴不也是硬著頭皮闖過這么多大
風大浪,現(xiàn)在可以在風浪里安然前行了嗎?終有一天,守得
云開見月明的我們也可以笑著對那些后生們說:
“畢竟,沒有不會謝的
花,沒有不會淡的疤!
評點: 一般讀后感都是針對作品的本身內(nèi)容而寫作行文,該文則另辟蹊徑,
選擇從封皮與主人公的語氣入手,從而擺脫了公式化的寫作套路,進一步將對作品的
感悟融入到了生活當中,生出了獨屬于小作者自身的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由此可見,作者確實理解了作品的本意,并不只限于單純的讀后感。
行文語言平實流暢、富有感染力,可以讀出作者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