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灑了一陣
春雨?罩械幕覊m,經(jīng)春雨的沖刷而沉淀。
清晨,空氣中透著泥土的芳香,格外清新。
我信步向田間走去,田野顯得更加寬闊了。翠綠的麥苗尖上掛著晶瑩的
水珠,
路旁的
草、河邊的
花,也都是那么的容光煥發(fā)。一股幽幽的清香傳來,放眼望去,嗬,好一片茂密的
梨花林!
沒有葉,只有花。每一
樹,每一枝都那么潔白,像突然降了漫天的
雪,白花花的一片。那硬挺挺的樹枝披滿了密密層層的梨花,似乎變得柔軟軟、嫩生生的。
好一派爽心悅目的
美景!
“噌,噌,噌——”,這是什么
聲音?我尋聲望去,只見一
群十五六歲的
姐姐。她們身系圍裙,
手拿刀子,正給梨樹整枝呢。我頓生疑惑,她們是在搞破壞嗎?
“你們在干什么呀?”我弱弱地問了一聲。
她們笑了起來,聲音像銅鈴似的。看她們笑得樂不可支的樣子,我有點
生氣了。
“哼,你們搞破壞還敢大聲笑!”
“梨花姐,你看,這小
妹妹也懷疑這么做呢!”其中一位穿紅
衣服的小
女孩也附和我說。
“小妹妹,這可是梨花姐姐的新招啊!刮了皮的梨樹,不僅藏在樹皮中的蟲卵難以繁殖,而且結出的梨又脆又甜,皮還
特別薄。”那位梨花姐靦腆地一笑:“少說兩句吧,還不一定
成功呢。我也是剛從
書上學來的!
“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喊起來,這些我也從書上看到過。
“梨花姐說了,
如果實驗成功了,村里人就可以用賣梨的錢蓋樓房、辦工廠,奔小康,梨園可要立頭功了!”另一位穿綠衣的小女孩忘乎所以地大聲說道。
我被姐妹們深深地
感動了。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梨園豐收的景象:
一個個黃澄澄的鴨梨,掛在枝頭,藏在葉間,散發(fā)著誘人的
香味……
不,那不是梨,分明是一幢幢樓房啊……
我離開了梨花林,向來路走去。農(nóng)民伯伯都在地里忙開了,滋滋的噴
藥聲,隆隆的拖拉機聲,不絕于耳,為田間增添了不少生氣。我回頭又望了望那片梨花林。此時,春
風正好拂過,梨花似乎顯得更艷了。望著那開得正艷的梨花,回味著剛才梨花姐的話,我仿佛看到了
祖國“四化”建設的宏大場面:從沿海到內(nèi)地,從
城市到
農(nóng)村,各族人民正
精神抖擻,為碩果累累而
努力奮斗!
好一片旺盛的梨花!
[解密] 文章開篇描寫了梨花林“爽心悅目”的美景,目的是以景襯人,引出“一群十五六歲的姐姐”。接著寫她們在梨園里的活動和
對話,顯示出梨花姑娘們勇于科研的進取精神。這些都是實寫。寫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寫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當聽到“奔小康,梨園要立頭功呢”,作者產(chǎn)生了豐富的聯(lián)想:“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梨園豐收的景象:一個個黃澄澄的鴨梨,掛在枝頭,藏在葉間,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這便是虛寫,它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讓人透過眼前密密層層,如雪似玉的“春花”,聯(lián)想到色鮮味美,果實累累的“秋實”,聯(lián)想到大豐收的喜人景象,從而增強了文章的神韻和感染力。
如果說這一層的虛實互補增加了文章的內(nèi)涵,那么下一層的虛實互補就更顯得巧妙傳神,令人叫絕。且看:“農(nóng)民伯伯都在地里忙開了,滋滋的噴藥聲,隆隆的拖拉機聲,不絕于耳!贝颂帉崒懕憩F(xiàn)了廣大農(nóng)民的沖天干勁和廣大農(nóng)村的興旺景象。接下來又是虛寫:“從沿海到內(nèi)地,從城市到農(nóng)村,各族人民正精神抖擻,為碩果累累而努力奮斗!”這段極富想象性的虛寫,自然就能引起讀者作更深一層的聯(lián)想:全國上下、各行各業(yè),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到了金秋,必定是碩果累累,豐收在望。這樣虛實相映,既使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又歌頌了黨的好政策,文章主題獲得進一步升華。
文末一句,一語雙關,既是實寫,也是虛寫。把自然界的梨花和改革開放之花融為一體,令人
遐想,耐人尋味,言已盡而意無窮,主題表達深沉而含蓄。
由上可見,虛實互補的為文之道,既能使讀者對所描之景、所寫之人獲得鮮明的形象,又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更能深化文章主題,從而形成一種形神兼?zhèn)涞乃囆g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