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見過一個怪人。他是一個老木匠。
雖然他剛剛搬到我們
小區(qū),但是他的大名早已傳遍
街頭巷尾。他不太
愛說話,臉孔總是板著,冷冰冰的樣子,教人靠近不得,即使顧客也很難同他說上幾句話。
他的住屋是一間小鋪子:木制的橫梁,大而粗實;木格的桃扇窗,雕鏤精致,上面的圖案栩栩如生;屋頂是古典
江南特色的瓦檐,流光溢彩。人們經過他的店面,總能見到他嫻熟的
身影,總能聽到叮叮咚咚聲,那
聲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叫人感嘆不已。
有一天,我們這個
城市最大的公司
老板前來
拜訪木匠,想用高薪聘請他做公司的終身木雕設計師,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老木匠不假
思索地拒絕了。老板再三懇求,竟惹得他雙眉緊蹙,破聲大吼:“說不去,就不去!”說罷,還將老板推出
門去。
老板灰著臉走了。
我是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那天,我正好
路過他的店鋪。那也是我
第一次聽到他大聲說話,有點粗獷,帶著北方鄉(xiāng)音。他把老板趕出去后,站在門口也靜默了許久,眉角間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他突然發(fā)現(xiàn)了我,示意讓我
過去。
我膽怯地望著他,卻有些驚訝:他
認識我嗎?
對了,前些日子,我常去偷聽他那鏗鏗鏘鏘的節(jié)奏聲,估計他早就覺察到了我。
我只好隨著他的
手勢向前走去。進入他的店鋪,一眼就看到了一張嶄新的極富現(xiàn)代氣息的太師椅,隨即發(fā)現(xiàn)在那太師椅的旁邊還放著一張小圓凳,看起來小圓凳有些破舊了,但做工卻很精巧,在燈光的照耀下,洋溢著古典的氣息。
老木匠看著我,
微笑著說:“孩子,是不是很
喜歡我的小圓凳?”
我點了點頭。
老木匠告訴我,那小圓凳是他送給他兒子的十歲
生日禮物,當時他兒子喜歡得不得了,可是現(xiàn)在他兒子卻說這種小圓凳早就應該被時代淘汰了,現(xiàn)代社會就得用太師椅……說著說著,老木匠竟然變得哽咽了,眼神中還有一絲迷離。
當時,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過了一會兒,老木匠突然告訴我:剛才那個老板模樣的人,是他的兒子。這讓我驚訝不已:“到大公司做終身木雕設計師,不是很好嗎?”
老人沒有告訴我不去的原因,但我知道,老人割舍不了那份情感。老人告訴我他也不是一個老古董。
臨走時,老人把那張小圓凳送給了我,還送了我一尊小彌勒佛,彌勒佛的
肚子上鐫刻著一行字:“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
我突然
明白:破心中之冰,需有一顆
包容之心,
如果找到兩難事的平衡點,最好!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總有沖突的地方,是水火不容還是水乳交融?此文告訴我們包容之心是解決之道,文章立意深刻。老木匠堅決維護傳統(tǒng),老板積極倡導現(xiàn)代,看似無法調和,其實他們都有愛對方之心:老板想聘請父親,老木匠深愛兒子——有愛,就會有包容之心。文章構思巧妙!拔摇笔枪适碌囊娮C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更是老木匠和老板矛盾的調和者——老木匠贈送“我”小圓凳和彌勒佛,暗示作為孩子的“我”,長大后一定會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關系——真是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