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來源于屈原的故事:
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shù)氐臐O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
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
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我們?nèi)叶挤浅?a href='http://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zuowen/jingpei' target='_blank'>
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端午節(jié)的來歷作文
在我
老家,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
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
手--
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
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
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
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后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
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先把它們放在鍋里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里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
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
可能是
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jié),更想讓我們的
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fā)達!讓先輩的遺愿變成事實在在的現(xiàn)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