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粒鉆進蚌體之中,蚌雖日日夜夜遭受沙粒在體內(nèi)的翻滾折磨,仍默默以自身之
包容與養(yǎng)分施之與沙粒。最終,蚌孕育出了飽滿
美麗的珍珠。野馬被吸血
蝙蝠緊叮腳跟,不至于死卻令其暴跳狂奔,最終,倒在了
自己對自己施于的折磨之中,雙眼仍是不瞑目而愚蠢的猩紅……
人世之中又何其少得了此種對比?有人遇事便只道倒霉,鼻涕
眼淚齊涌而出,終日自怨自艾,永遠陷于苦難與
自我折磨之中;而有人卻從不退縮,饑即食,渴即飲,他們不躲避
生活化作的利刃,化苦痛為
力量,逆流而上……
陷于荊棘,
世界以痛
吻我,不棄明日,我愿報之以歌。
德國經(jīng)納粹于二戰(zhàn)間殺害數(shù)以百萬計猶太人,剝奪了無數(shù)猶太
家庭
光明與
希望——包括安妮。她和
家人一起躲進了地窖中,年復一年,面對徒勞的四壁,她將自己對
未來的
美好希望記錄在日記本上,也就是為后世所驚嘆的《安妮日記》。安妮只是一個同樣慘遭迫害的猶太人,但當她面對這一切:死亡、
恐懼、
饑餓……她
選擇的是承受
痛苦,并
不放棄對明日的
熱愛與希望。雖然她已慘遭毒害,但她堅定而樂觀的
信念卻是
鳥,對著絕望的黑暗,唱出了令人動容的
歌聲。
陷于泥沼,世界以痛吻我,笑對苦難,我愿報之以歌。
董明在
花季之時因事故而被迫高位截肢,從此似乎被認定了其悲慘而一事無成的一生。但她卻沒有自暴自棄。她樂于助人,幫助殘障人士重找樂觀
心態(tài);她自學成材,在許多國際交流
活動上常常能
看見她作為外語翻譯的
身影;她生性開朗,坐著輪椅去參加
志愿者活動。董明以自身的包容吐納痛苦,孕育出了如珍珠般的品格,熠熠生輝。
陷于迷途,世界以痛吻我,經(jīng)
水流年,我愿報之以歌。
凡高作為一代油畫巨匠,誰能想到他曾是一個為眾人所藐視的“怪胎”與“瘋子”?在其旋轉(zhuǎn)著的筆觸上,我們能看出他對藝術(shù)的堅定與世俗的漠視,他所受過的
精神疾病的折磨和世人之輕視,終在其
內(nèi)心之火的磨煉中化作利劍,鋒芒畢顯,如《
向日葵》般鮮活熾熱。
苦痛席卷而來之時,我們不應拳打腳踢,這只會給我們烙上不可磨滅的丑陋烙印;我們應該
嘗試擁抱苦難,
因為這是世界對我們的洗禮。
所以,我們洗褪污泥,敞開懷抱;我們縱情歌唱,開懷大笑。
標題“我愿報之以歌”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既形象,扣題,又強化了作者的思想與主張。作者用夾敘夾議、飽含情感的語言把安妮、董明和凡高的故事詮釋得生動且富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