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能一帆
風(fēng)順,
遺憾正如驚濤駭浪,又如
水底礁石,總讓人生充滿了不如意,但沒有遺憾的人生不會有
精彩。相反,遺憾會完
美人生。
巨浪翻滾,他回望烏江的另一頭,又看了看江水,養(yǎng)育他
長大的江水,這一生、這一世,卻在這里留下了最大的遺憾。那次宴會,為什么會因婦人之仁而放走
對手?他想。如今殺聲遍地,無
路可退,只剩下寶劍、烏騅和幾十個和
自己同生共死的士兵。
曾經(jīng)力拔
山,功蓋世,如今血染沙場;曾經(jīng)滅暴秦,燒秦宮,如今,將葬于此地。
離
家時,
立志滅暴秦,一統(tǒng)天下。如今,對手將完成這一
夢想,自己成了墊腳石。為什么不是自己?遺憾的
心情,如身后的滔滔江水,卻吞不沒對面的百萬雄兵!握緊了被
雪浸透、滑不可握的劍柄,回首看一眼已遠(yuǎn)去的
愛馬,“殺!”義無反顧地沖向敵軍,他的雙瞳,已如他的斗篷一樣鮮紅。
力斬幾百敵軍,他已筋疲力盡,寶劍已經(jīng)染成了紅色,身上的十多個傷口正在吞噬他的
生命。一抹遺憾,閃過他的眼底,劍抹喉頭,一抹鮮血撲滅了燃燒中原大地多年的戰(zhàn)火。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項王自刎烏江,尸身不倒,直至漢王下拜。但在人們心中,他是不會倒下的。那陣陣巨浪翻滾的烏江,吞吐著西楚霸王的遺憾。正是這份遺憾,完美了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完美了他的不朽人生。
時光飛逝如電,時序進入漢季。他自幼飽讀詩
書,自比管仲、樂毅,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存安邦定國之志。但為避戰(zhàn)亂,隱居南陽,躬耕隴畝,得劉皇叔三顧茅廬方始出山,三分天下,力挽狂瀾,匡扶漢室于既倒。他口若懸河,舌戰(zhàn)
群儒,結(jié)成“聯(lián)吳抗曹”之聯(lián)盟;他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奠定三國鼎立之格局;他三氣周瑜,助主聯(lián)姻,遠(yuǎn)播萬世之美名;他七擒孟獲,智取姜維,建立蜀國之基業(yè);他臨危受托,輔助幼主,謀圖中興漢室之霸業(yè);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最然終客死異鄉(xiāng),光復(fù)漢室的大業(yè)功敗垂成,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
英雄淚滿襟”的千古遺恨。但這千古遺恨成就了諸葛孔明的完美人生,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
精神光照千秋!
時光又轉(zhuǎn),一個人,
思念著十年茫茫不見的千里孤墳,心中凄涼,無處可話。
有人說:蘇軾死了,蘇軾還活著。
只曾憶,那個滿懷報國
理想,
希望成為經(jīng)世之才的年輕人,那個批評新法,被一貶再貶的中年人,那個滿帶傷痛,曠達(dá)心胸的老年人,心懷大策無處表達(dá),胸懷天下無處施展,只能滿帶遺憾,四處漂泊。
漸漸地,他學(xué)會了淡泊,卻一如既往地
關(guān)心民間疾苦,希望以一己之力解救更多生靈。他筑蘇堤,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啖荔枝,傳播嶺南文化;他儋州辦學(xué),從此進士輩出。每次被貶,百姓總
舍不得他離開。當(dāng)他看那大江東去,感嘆千古風(fēng)流時,心底怎可能沒有遺憾呢?但正是這份遺憾,他寫下了氣勢磅礴、格局高遠(yuǎn)的千古名作,留下了蘇堤春曉的
美景,開創(chuàng)了蠻夷之地的儋州文化,留下了千年傳頌的口碑。
也正是,遺憾完美人生。
遺憾總歸是不好的,但遺憾卻完美人生——標(biāo)題有點反彈琵琶,也高高地舉起了自己的觀點。 通篇三個故事,三個歷史人物。以項羽的故事最詳細(xì),敘事生動,場面感極強,可見文字功夫不俗。但這中間暗藏一個問題——過多的敘事很容易使議論不足,淪入“四不像”作文的下場——本文處理得不錯。諸葛亮和蘇東坡的故事以概述的方式進行,文字典雅,線索明了,較有特色。 文中有幾句獨立成段的話——“有人說:蘇軾死了,蘇軾還活著”“也正是,遺憾完美人生”,以此點評相應(yīng)的故事或者全篇,非常好。但這樣的話終究是少了一點——這大約是本文留下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