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
李清照,讀的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
鬼雄”,這般豪放之詞竟讓
我誤以為詞人是一個豪邁男兒。直到后來,與她
邂逅在盛夏的
荷塘,我才知道這是怎樣一個芳香的女子。
“常記溪亭日暮”,蘭舟徐徐前行,荷葉無窮碧,藕
花別樣紅。三五少女坐于舟中,纖纖素
手輕搖船槳,劃破碧綠湖
水。坐在中間的李清照仰首莞爾,自成
美景。少女們醉于美酒瓊漿,不料小舟早已飄蕩進芙蓉深處,于是“爭渡”,木漿擊水之聲驚起滿塘鷗鷺。有些驚慌失措的
天真模樣,叫我發(fā)了笑。
開始讀易安詞。
情竇初開的年紀,她遇到了趙明誠,從此
溫柔美好、心痛心碎都只屬此一人。初遇時,少女李清照恰“蹴罷秋千,慵整纖纖手”,偶然看到來訪的趙明誠,一眼傾心。害羞的少女“倚
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相戀時,兩人常常依偎,于某個
清晨攜手逛花市。晨光細膩,落在李清照發(fā)間。
路過多少花擔,才“買得一枝春欲放”,卻又“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藏在身后,俏皮地笑。
李清照對
愛情的
追求,是熾熱的、大膽的,完全超越了當時的封建制度——“月移花影約重來”是她熱烈的愛情。試問在那樣的年代,有多少女子敢于這樣表達愛情?
我
希望她能
永遠沉浸在這樣的
幸福中。可隨著
書頁翻動,我的心沉了下去。
那闋痛徹人心扉的《聲聲慢》,開頭十四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像紛飛大
雪,掩埋了我的心。
翻開歷史,心中的痛楚再也壓抑不住,噴涌成淚。蒼天給了她麗容,給了她才情,甚至已經(jīng)給了她最美滿的
家庭,可她卻生錯了時代。
李清照的
父親李格非被隔離出朝廷,必須攜家眷回到祖籍
山東,李清照和趙明誠不得不分居兩地,見一面難極。李清照被
思念蝕了骨、碎了心,眉頭心頭皆苦愁。
或許她曾堅定地認為
時間不是問題,畢竟少游詞
云:“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敝皇,她忘了這份愛情生長在什么樣的時代。在納妾成
風的宋朝,千里之外的趙明誠亦沒有長久地鐘情于李清照,納了侍妾。得知此事的李清照唯有苦笑。于
黃昏后把酒,咽下
眼淚,提筆寫下“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哨w明誠沒有回頭。
郭沫若說,沒有愛情,不會幸福。于是此后李清照的詞里,都浸透著滿滿的憂傷。
趙明誠的侍妾中,沒有朝云那般女子,所以在趙家遭遇變故后,所有侍妾都離他而去,只有李清照還愿意給他安慰,給他
溫暖。她終于與他相守,屏居鄉(xiāng)里,歸來堂中,悠悠十三載。
兩人舉案齊眉,賭書潑
茶,研究金石學。諷刺的是,在趙明誠的愛情幾乎淡于水的十三年里,卻給后世人留下了最多的佳話。
十三年后,趙明誠重返官場,幾多沉浮。
建炎三年,趙明誠離世,李清照人已半老,心碎成粉。
李清照
人生的最后一個坎——張汝舟,出現(xiàn)在了她最無助的時刻。李清照傷心過度、臥床不起的時候,張汝舟頻頻來訪,照顧李清照。
張汝舟是個小人,他盯上的不過是李清照的藏書、古物、字畫。張汝舟上門提琴后,李清照的
弟弟答應(yīng)了這門婚事,于是李清照嫁給了張汝舟。
婚后,張汝舟不斷向李清照索要珍貴的古物和字畫,獻給皇帝。在李清照拿不出藏品時,張汝舟竟對李清照拳打腳踢?赐噶藦埲曛鄣睦钋逭眨隽艘粋大膽的決定——她要告發(fā)他。
她不懼封建社會的
道德觀念,帶著枷鎖與張汝舟對簿公堂。堅定而倔強的跪著,陳述著張汝舟的種種惡行,字字句句鏗鏘有力。
這場官司,她贏了。可
根據(jù)宋朝當時的法律,女子告夫,即使所述為實,也必須坐牢兩年。于是這個生于鴻儒之家,從小才華過人的女子,在人生邊上,進了大牢。可她無所畏懼,她從來都是
勇敢的——她曾如此熱烈地追求愛情,她也曾獨自踏上汴京尋夫路。她要的是灑脫舒心的
生活,永遠都是,這一次也一樣。出獄后,她獨自生活。紹興二十五年,這位詞壇閨秀去世。
合上書,我深吸一口氣。李清照的一生,我已匆匆翻過。蒼老的容顏,凄苦的晚年,讓我無法相信她也曾幸福美好。
易安,易安,卻一生坎坷。我寧愿心底只停留著那個李清照,當年
純真無邪,湖上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