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見過林間綠得
燦爛的
春天,也許你也見過
山里百
鳥歌唱的春天,但是你有沒有體會過古詩里的春天呢?
先讓
我們領略一番白居易筆下的春天:有一天,大詩人白居易散步于孤山寺和賈公亭附近,錢塘湖
水漲上來啦,水面仿佛與湖堤相平,天上的
白云重重疊疊,與湖面上的絲絲波瀾連成一片。
近處,幾只黃鶯一邊爭著飛上向陽的
樹枝,一邊“嘰嘰喳喳”地叫起來,仿佛是春天派來的歌
手,歡唱著春天的旋律。同時,幾只小
燕子銜著春泥,忙著筑巢。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
花兒競相開放,讓人眼花繚亂。
草兒也長出來啦!瞧,它們把馬蹄都給“淹沒”啦。如此
美麗的春,詩人白居易自然流連忘返,全身心
陶醉在楊柳的舞姿和白沙堤的美妙
身影中,隨后,提筆寫下《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
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
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再看看另一位大詩人
杜甫筆下的春:春天的長安城被叛軍占領,目之所及是烏煙瘴氣、殘破不堪的城池。春天到了,長安城原本該是鶯飛燕舞,如今卻是草木雜亂叢生,一片荒蕪。
因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傷感,詩人連
看見春
花開放都不禁落淚,因為
離別的悵恨,連聽見
小鳥的鳴叫聲都令他驚心。悲傷的杜甫含淚寫下了《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千年已過,詩里的春天依然讓人感到凄涼。讀之,耳畔仿佛有鳥兒在悲鳴,眼前仿佛有花兒在流淚。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寫的是生機盎然的春,杜甫的《春望》寫的是悲涼的春。
欣賞完這兩首詩,你的心里是不是多了一份與眾不同的關于春天的
感受呢?
【評點】 小作者選取代表“喜春”和“悲春”的兩首不同感情
色彩的古詩進行對比賞析。通過寓情于景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對詩人眼中的春天進行了描寫。這種
方法值得
學習,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也可以融入
自己的情感。
文章的語言很細致,代入感和畫面感很強,讀來仿佛讓我們進入到詩人構建的意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