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
花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每逢
春節(jié)來臨,
我就會想起
爺爺,想起爺爺為團年飯而特意做的那道熱氣騰騰的竹溪蒸盆。
我從小就和爺爺
奶奶生活在
一起,
爸爸在外地上班,
媽媽工作特別忙,
家里的日常瑣事,都是爺爺奶奶
操心。
記憶中,爺爺高高瘦瘦,頭發(fā)花白,滿臉慈祥,對我特別疼
愛。媽媽對我要求很嚴,總是教育我要
獨立自強,但每次批評我時,爺爺總在旁邊護著我說,孩子還小,不要急,慢慢來,
長大了就好了。在我幼小的心里,爺爺就是我的“
保護傘”,就是這個
世界上最親的人。
我最
幸福的時候就是
過年,媽媽忙完了一年的工作,難得在家休息幾天,爸爸也從外地趕回來,全
家人在一起,打掃衛(wèi)生,置辦年貨。每年這個時候,爺爺?shù)?a href='http://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zuowen/xinqing' target='_blank'>
心情都格外舒暢,眼角、嘴角都含著慈愛的笑容,我也覺得特別幸福,
因為爺爺定了一條
規(guī)矩:過年一家人要熱
熱鬧鬧、高
高興興,不許說喪氣的話,不許數(shù)落孩子。
臘月二十九的晚上,爺爺就開始準備第二天的團年飯了。爺爺最拿
手的菜是竹溪蒸盆,因為這道菜做起來特別
麻煩,平時很少做,我們也很少大快朵頤。爺爺先把掛在陽臺上的臘
雞、臘肉取下來,洗
干凈,切成塊,又把竹筍干放在
水盆里泡發(fā),瀝干水,趁這個工夫剝蔥,剝蒜,準備齊全后,再去剁肉餡……家里燈火通明,其樂融融,我也興奮得睡不著覺,就在各個房間里亂竄,一會兒吃點
零食,一會兒看看
電視,一會兒玩玩電腦,一會又跑到
廚房去看爺爺準備團年飯。爺爺總是催我:“‘二十九,洗
小狗’。快去
洗澡,明天要穿過年的新
衣服嘍!甭牭綘敔斶@樣說,我總是暗自發(fā)笑:“不就是換件新衣服嗎,哪兒用得著這么鄭重其事?”因為我心里盼望的,不是穿新衣服,而是早點吃上爺爺做的竹溪蒸盆。
大年三十吃完早飯后,爺爺就忙著包蛋餃,煎蛋餃,爸爸、媽媽和奶奶也上陣
幫忙,洗的洗,切的切,炒的炒。廚房里水汽繚繞、
香味撲鼻,灶臺上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蒸籠上熱氣騰騰,抽油煙機呼呼作響,客廳里的電視機也來湊熱鬧,全是歡歌笑語……中午,所有的菜準備齊全,
第一個端上桌的就是爺爺做的竹溪蒸盆。這道菜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外面一圈金黃色的蛋餃,中間棕色的香菇似花心,還有紅色的胡
蘿卜、黃色的土豆塊、鮮紅的臘肉,宛如一盆綻放的鮮花……
可是爺爺兩年前已經走了,雖然每年春節(jié)我們全家還是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團年飯,雖然竹溪蒸盆在飯店里也吃得到,可是我卻總覺得這年缺了一點什么氣氛,這菜缺了一點什么
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