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家萬戶的菜,固然有千萬種味,但人們所惦念的,或許不是
味道的好壞,而是味道中所包含的情。
紅燒肉,是一道家常菜,卻絕不是平常菜。
常記得小時(shí)候,同兄弟姐妹寄居在
奶奶家,那時(shí),大家吃得最多,也最
愛的,便是紅燒肉。為了叫
我們這些小家伙吃得盡興,作為一家之主的奶奶可謂費(fèi)盡
心思——幾乎每日都是天亮便起,推著老
自行車去城中的菜市場,買最鮮的肉,挑最好的蔥,拿最上乘的素
雞。她對配菜的要求簡直是苛刻:肉是五
花肉,要帶軟骨,要鮮紅的、帶汁兒的;香料、醬油要
干凈,只要店中有一絲受潮或油污,哪怕單有這一家,也絕不買;梅干菜,則是家中自備,日日拿去
曬。奶奶為孩子們的那般
細(xì)心,以致那時(shí)年紀(jì)最小的我,也記住了她在天色朦朧中推車的
背影。
菜買回了,便要馬上燒。鮮紅的肉、發(fā)亮的梅干菜、碧綠的蔥、濃香的桂皮,引得孩子們競相觀看。在我眼中,奶奶的烹飪就好似一場
音樂!斬肉了,只聽“篤、篤、篤”,熱油了,只聽一聲長而緩的“嘶——”,緊連著,便是一陣“呲——嚓——呲——”,不時(shí)倒醬油,撒香料,“嘡啷嘡啷”地翻炒,仿佛是一
瞬間,混雜著肉香的空氣便沸騰了!孩子們更加爭先恐后地往
廚房擠,一陣嘈雜后,大家不約而同地靜了——瞧呀!上菜了!只見廚房窗子一開,白茫茫的煙霧“奔涌”了出來,翻騰著,擁擠著,就好像一場
表演。這時(shí),奶奶便端著滿滿一碗紅艷閃亮的肉出來了!幼兒們直奔奶奶,圍著她唱呀跳呀,年紀(jì)稍大的孩子則緊隨著奶奶,不動聲色地望著那溢滿香氣的肉。
不知幾時(shí)起,從灶堂至飯廳的
路那般遙遠(yuǎn)!可是,走完了這段路,便可以盡情地
享受那紅燒肉了!直到奶奶將碗放在桌上,周圍的景象也都暗淡了:大家已經(jīng)看不見碗邊圍繞著各類五彩繽紛的
秋季“時(shí)令菜”,只瞧著碗中發(fā)著光亮的紅燒肉,紅油油的湯汁中漂著的素雞和散著
香味的梅干菜……
開始吃飯了,我們一坐下,便爭相夾取紅燒肉。
熱鬧,卻不無奶奶所教的
規(guī)矩。奶奶坐在一旁看著大家,織著毛衣。瞧!她的笑是何其
燦爛呀!令
小孩不懂的是——奶奶自始至終,一塊肉也沒吃。
我
記憶中的味道,遠(yuǎn)不止這紅燒肉,可紅燒肉卻是我常憶起的食物,或許那其中不單是紅燒肉的味道,還有那不可磨滅的愛的味道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