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了。
草,慢慢地枯了;葉,悄悄地黃了;
菊花,悠然地開了……在
我的
故鄉(xiāng),蘆花也開了。
故鄉(xiāng)多
水,房前屋后不是水溝、水渠就是河塘、河灘,而有水的地方,就有蘆葦。于是,行走在故鄉(xiāng),
目光一瞥,就能看到一大片茂盛的蘆葦;蛟S是為了印證物以稀為貴這一說法,大片的蘆葦似乎不討人
喜歡。
那些蘆葦,從春到夏,一直脆生生地綠著,綠成了一簇簇濃密的青紗帳。不過,在
小孩眼中,蘆葦實(shí)在太平常了——除了粘
知了時(shí)折一
根蘆葦,小孩們對蘆葦一向視而不見。
我想蘆葦或許是同我一般沒有實(shí)現(xiàn)
自己的
人生意義,畢竟無人給予我們肯定。為此我竟感到一絲安慰與僥幸,
可能是
因?yàn)?/font>我把蘆葦當(dāng)同類了吧。
但秋天一到,一切似乎都不同了。秋天來了,蘆
花開了,而
鄉(xiāng)下的
女孩子,有幾個(gè)
不喜歡蘆花的?
放學(xué)路上,一
群女孩子說說笑笑地走著,
路過蘆葦叢時(shí),幾乎所有的女孩兒都會停下
腳步,順
手折一枝蘆花。初開時(shí),蘆花淺灰中透出淡淡的紅,顯得很清秀。一路上,女孩們拿著蘆花,不時(shí)拂過女伴的面頰。那種柔柔癢癢的感覺總會激起女伴的陣陣笑聲,而女伴自會拿起蘆花當(dāng)武器前去還擊……就這樣,女孩們追著,躲著,笑著,鬧著,很快就到
家了。而那枝蘆花,則會被女孩隨手插進(jìn)自家的
籬笆上。
秋,一天天地深了;蘆花,也一天天地變化著。不知不覺中,蘆花從灰色變成了白色,而白色的蘆花,越發(fā)顯得蓬松而柔軟,隨手輕拂,便拂出一掌飛絮。此時(shí)的蘆花,再沒有女孩兒拿它做玩具了——飛絮一飄,總會讓人打噴嚏。于是,大片大片的蘆花,就那樣靜靜地開放在村莊的周圍,成為一道
風(fēng)景線,尤其在
黃昏,當(dāng)橙紅的霞光映著白色的蘆花,一切顯得分外動人。這樣不可多得的
美,足以引人駐足。
年年與蘆花相伴,蘆花便成了我心中最
熟悉最親切的花。外出歸來,遠(yuǎn)遠(yuǎn)望見那一大片白茫茫的蘆花,心中就會感到分外
溫暖和踏實(shí)。是啊,
看見蘆花了,就快到家了。在年少的
記憶里,蘆花總是與家連在
一起的。
不知不覺中,蘆花似乎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而,它背地里的辛酸與
堅(jiān)持卻無人知曉。蘆花之于我,是
家鄉(xiāng)的紐帶,而我之于家鄉(xiāng),又是什么?后來,我慢慢懂得家鄉(xiāng)不求我的
回報(bào),不求我的貢獻(xiàn),只愿我健健康康
成長。
經(jīng)歷那么多,我不再把目光向遠(yuǎn)處搜尋,而是投向
內(nèi)心深處——在那里,蘆花一直開著,是我人生的真諦,是我人生的
價(jià)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