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我們
家鄉(xiāng)
春節(jié)習俗和大部分地方的差不多,但也有著
自己的獨特之處。
大年初一,你的餐桌上也許是大
魚大肉,我們這兒的就不同了。早上六點鐘,每個人必須起
床到家族中輩分最大的祖
爺爺家里吃素面和“發(fā)財菜”。所謂的“發(fā)財菜”,其實就是木耳,而且這木耳不能是買來的,必須是自己在枯枝斷木上采摘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大年初一,村子里來了一個
流浪漢,村里人誰都不肯給他東西吃,
因為大家認為,大年初一就把自家的東西分給別人,好運也就分給別人了。就在他餓著
肚子要離開村子時,有一個家境貧寒、身懷六甲的婦人卻大方贈了他一碗木耳
面條。流浪漢
感激地問:“你不嫌棄我是一個流浪漢,還把自家的早飯給我吃,相當于把一年的好運都給了我。我把好運還給你,你的
小孩長大后必定中狀元!闭f完,流浪漢就消失了。這時,大家恍然大悟,
原來那個流浪漢是個神仙。從此,這戶人家慢慢富裕起來,那婦
人生的孩子也真中了狀元。為了求得來年好運,打那以后,家家戶戶都在大年三十上
山采摘木耳,大年初一早上都到族里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去吃素面。這樣既把祖爺爺當成神仙,祝他健康長壽,也求神仙賜下好運,讓孩子都能中狀元!
大年初一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糖果盤,里面裝著蘋果、
橘子、糖餅、
花生、豆子……由小孩端到能容納全村人的祠堂里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
一起,開
開心心舉杯暢飲,吃著甜甜的果子、磕著香香的瓜子,暢所欲言。這是一年中村里最
熱鬧的時候,因為平常大部分
勞動力都外出務(wù)工,春節(jié)便是全村男女老少歡聚一堂的時刻,也是為了更好地讓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訴在座的每一位: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多富有,或多不如意,你
永遠都是村里的一分子,家永遠在這里……
大年初七,大家都在早上七點鐘左右起床,女主人會煮上一鍋“七寶粥”當早飯。為什么叫“七寶粥”呢?因為它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頭、豆腐、芹菜葉和自家做的米果熬煮而成的!捌邔氈唷北仨氃谠缟习它c鐘左右吃完。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按我們的
規(guī)矩,哪怕再忙,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戶戶都在家
享受團圓的歡樂,等到大年初七才開工。在開工前,吃上營養(yǎng)豐富的“七寶粥”,干活就會
特別有勁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祈求事事順心順意。
到了
元宵節(jié),族里會選一戶
院子較大的人家,擺上幾桌,一大族人一起包
湯圓。湯圓是用
雪白的糯米粉做的外皮,有綠豆餡兒的,有紅豆餡兒的,還有花生餡兒的,一個個在人們
手里被揉得滾圓滾圓的。大家邊包邊煮,鍋里的
水開了,冒著小泡泡,雪白的湯圓“叮咚、叮咚”跳下鍋,它們乘著泡泡上下翻飛,此時加一點冷水,再煮到水沸,等到湯圓安安靜靜地浮在水面,那就是熟了。大人們右手拿著勺,左手拿著碗,撈著飽滿的湯圓。眼饞又嘴饞的小孩兒就圍在邊上吸溜著口水候著,仿佛孩子們期待的不僅僅是香甜軟糯的
美味,還是對來年的期盼。你瞧,每個碗里盛有4個到6個湯圓,吃4個是“
四季平安”,吃5個是“五谷豐登”,吃6個是“六六大順”。吃的時候,即使孩子們再饞,也必須長輩先吃,只有長輩吃完碗里的湯圓,晚輩才能吃。吃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我們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不是別有一番
風味?有
時間你們一定要來
感受一下我們家鄉(xiāng)那別樣的春節(jié)習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