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勻速運動的客觀實在,可是在高爾基眼中,卻又最快而且最慢、最長而且最短……
我想他的看法是顛撲不破的。譬如北京奧運,期待足有百年,準(zhǔn)備不下七年,盼只盼時針賽過秒針;當(dāng)時間的隧道延綿到以缶計數(shù)的節(jié)點,一番鮮
花著錦、烈火烹油的
輝煌過后,卻不管不顧我們的留戀,忽地變得敏捷起來,眨眼間又是一年光景。
又是中秋佳節(jié),
春節(jié)的姊妹篇,團圓的好日子,可是成年的我不曾有過一次中秋團圓。中秋佳節(jié)勿需鋪張揚厲,只要舉
家圍坐,沐浴月光,酒菜乃至
月餅都是不必考究的,
因為團圓已然好過一切,然而少小離家的游子是無福消受的。十六歲的我被命運的巨掌拋向了上海灘,冬夏時節(jié)才有
心靈的返航--哦,
父母的懷抱是
永恒的港灣。
望日的
月亮都是圓的,卻只在三秋恰半之夜,金
風(fēng)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是這樣的良夜
美景,為什么不團圓?只緣父母遠(yuǎn)在千里外。二十歲的我奉命來到泉的圣地,中秋之夜一樣的皓月當(dāng)空,可是頭上也還是異鄉(xiāng)的月亮,我的目光也實在穿不透那空間的桎梏。于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
梧桐深院鎖清秋”。
賬本越摞越厚,這中秋的欠債怕是今生今世不得還,好在債權(quán)人是我的雙親。賬外賬也是有的:自然的節(jié)律早已融進我的
生命,化作我的脈搏,中秋的
思念濃不可化。
其實,欠債早在我小的時候--大約五、六歲吧--就發(fā)生過了。那年臨近中秋,一位
朋友送給
父親一包月餅,被
母親藏在炕前的一口大缸里,上面蓋著幾塊木板。缸里盛的是玉米或者小麥,小半缸的樣子,總之是不在
小孩子的
興趣之列的。頑皮的我碰掉了其中一塊木板,千不該萬不該,還下意識地往缸內(nèi)窺視了一眼。可以想見,在那樣的民生凋敝的年代,
如果把那包月餅比作幾條鮮
魚,那么我就是一只
饑餓的
貓。
不記得懷了怎樣忐忑的一顆心,我偷吃了半塊,慌亂之中沒有
忘記把包裝復(fù)原。第二天依然風(fēng)平浪靜,于是我的
膽量便漸次升級了。我想母親是太過忙碌,也太相信
自己的孩子了。終于有一天,母親要拿這月餅去派禮尚往來的用場了,可是她老人家看到的只是一張油漬的紙。一聲喝問之下我如實招供,同時
恐懼也如電流一般讓我顫栗了。我爬上炕,跳窗未遂,很快被逼到墻角,
手面上結(jié)結(jié)實實挨了不下十記
鞋底。
我大聲地哭叫,隨后默不作聲,不曉得是痛感在遞減,還是
內(nèi)心在默認(rèn)?
在我的
記憶里,母親打我,這可是今生今世頭一遭,也鐵定是最后一次。母親說過,她最后悔的就是背著不滿周歲的我,在隆冬的季節(jié),去那滑溜溜的
井臺打
水。我問她:“有一回我偷月餅吃,你拿鞋底子打我,這你不后悔呀?”母親笑道:“那可是該打,又打不壞你。你小不知道,我是勁兒越打越小呀!蔽艺f:“媽,其實你就該使勁兒打。
后來總是買最好的點心給父母吃,也曾郵寄過月餅。從郵局回來,才意識到落下了什么--是我的
熱愛和思念,柔軟似水而又堅硬如鐵,沉重?zé)o比而又無影無蹤,再大的包裹也盛它不下。年復(fù)一年地膨脹,這熱愛和思念快要窒息我的呼吸。月亮啊,你慢些走,千百年來你把清輝慷慨撒布大地,這一刻,你可愿意幫我,把熱愛和思念捎回
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