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思是
人生飛越知識海洋的兩個翅膀,這兩者相互
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墩撜Z》有一句話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學與思的重要性。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決思大致是,孔子說:那些只
學習而不
思考的人,無法深入理解、領會所學知識的要義,學得越多,疑惑也就越多,結果就會越
迷惘;而那些只知空想不去學習的人,因沒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就會越想越迷糊,結果也無法取得有效的進步。由此可見,惟有做到學習與思考并重,才能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實際應用中,學習常常是有效思考的基礎,而思考則是深入學習的
手段。朱熹說:“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逼渲械摹白x”就是指學習,朱子的這句話說明了在人生求知的旅途上,學與思是相得益彰的,只有學與思雙管齊下,才能步入知識的圣殿。
一般來說,學習是在吸取他人的智慧,而思考是在形成
自己的智慧。一位傳記作
家曾問
愛因斯坦是怎樣建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回答說:“空間、
時間是什么,小學的課本就解釋得很清楚了,但
我智力發(fā)育遲,所以比別人想得多了一些,把從
書本里學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間與時間的關系!睈垡蛩固沟脑捳f明了他是在“學與思”并舉的過程中,把物理學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
水準上。
對學與思的關系,可以用“采光”與“照亮”來作比喻,學習就是一個不斷采光的過程,有人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就像面對著一個充滿光亮的
世界,卻不知如何發(fā)揮這些光的作用,結果只能被這些光刺得目炫,
感受的仍是人生的
迷茫;有的人則
思索到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照亮,他們一邊
努力去采光,一邊用光去照亮黑暗的世界,結果找到了人生的
光明與意義所在。
古今中外的
成功者無不重視學與思的作用。中國的孔子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老夫子整日不吃飯不
睡覺,削尖了腦袋的想,結果還是沒有裨益,終于覺得,還是學吧!孔子這是在強調學的重要性。伏爾泰則說過這樣一句話:“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知道得很多,而當你
讀書越多,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你知道得很少,從而更加努力!狈鼱柼┑倪@句話說明了要使學習更加深入是離不開思考的。他這是在強調思的重要性。
我們再用一個故事來說明一下學與思的關系。在日本江戶時代,有位著名的劍客宮本武藏。一天,他的弟子柳生又一郎問他:
“師父,以我現(xiàn)在的努力,何時可成天下
第一劍客?”
“十年!睂m本武藏答道。
“那么我再加一倍努力的話,多
少年可成天下第一劍客?”
“三十年。”宮本武藏又答道。
柳生又一郎又問:“那么從
今天開始,我除了吃飯和睡覺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練劍,多少年可以成為天下第一劍客呢?”
宮本武藏說:“永遠也不
可能!绷忠焕珊苁遣唤獾貑:“師父,為什么我越是努力,離成功反而越遠呢?”
宮本武藏說:“你終日練劍,只會使招數(shù)更加嫻熟。而一名真正的劍客,光有嫻熟的招式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學會用智慧來運用這些招式,進而創(chuàng)造出
適合自己的新招式。那樣才可能成為天下第一劍客。你只知一味苦練,卻不知思考與反省,如何能成為天下第一呢?”
這個故事已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詮釋得非常清楚,
人類的所有進步與成功都是在學與思的攜手并進下取得的。
人人都知道,讀書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因為書籍本身記載了幾千年來前人對人生、社會的思索和體悟,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通過學習他們的知慧,我們就會少走許多彎
路。但是,古人的經驗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我們還要認真思考當下的現(xiàn)實情況,修訂以前的錯誤之處,通過自己的思索
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更加正確的新成就和新成果,從而為人類的進步引領正確的前行方向。
學習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學習的深化。人生就是要在學與思的有機結合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