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某年看過一部
網(wǎng)絡(luò)小說,有一情節(jié)寫女主請男主喝糖
水卻遭遇意外,女主在黑暗中摸著了男主帶血黏膩的襯衫,看不明晰。男主說:“沒事,打翻了一碗糖水!焙髞砜胺Q詭異的事情便發(fā)生了。那年在廣州
街頭
我真的不小心打翻了一碗糖水,腦海中浮現(xiàn)的完全是小說中的場景,好像糖水有情似的,始知七情六欲何其可怕,糖水本沒有什么情感,可有人寄情,它便有情。人們大概也因此樂于
讀書,書中有情,不管是
自己的或別人的。
愛這本《
草木春秋》的原因大概也是這本書無不透露著作者對
生活濃郁的情感。在汪老的筆下,
葡萄是璀璨琳瑯的寶石,楊梅紅得如熾熱的火炭,連
蘿卜這種
尋常之物都可以變?yōu)檎漯}。食物這種東西太過普通,人都是天天要吃飯,可偏偏有人吃出了一
門藝術(shù)。汪老的食記大概跟清代袁子才的《隨園食單》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袁子才怎么說也算個“土豪”,還是個文藝的土豪,所記菜單不乏宮廷菜式,有的甚至不亞于當(dāng)年劉
姥姥所吃的“茄鲞”,可望而不可即。汪老筆下的菜卻更近于生活,我極愛讀他寫的肉,每每讀到腦海中總能浮現(xiàn)出豐腴鮮
美的肉片在炭火之上“嗞嗞”作響的富足場面,就連水煮
羊肉撒上鹽也令人垂涎。也許我生來六
根不凈,無肉不歡,但也或許是對肉類的
渴望一直是
人類骨子里從遠(yuǎn)古至今的躁動,這種原始的躁動被汪老的文章徹底喚醒。餐餐有肉,依舊是人們對
美好生活的
向往。
除了把
美食寫得浹髓淪肌外,書中也不乏讓人稱贊的
游記。富有生機的翠湖,巍峨高聳的泰
山,春色洋溢的河澤,在汪老的筆下真讓人如臨其境,陷于
美景難以自拔。其深厚的
文字功底更是可見一斑。不光是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木包c,自
家的小
花園亦璀璨如明珠。那年在濟南見到了書中所提到的繡球花,“一點一點地開”,“無聲地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忽覺所謂禪意,莫過如此。
日常
小事能被表現(xiàn)得如此淋漓盡致,這樣的文字大概不多。
因為作者除了要有文學(xué)修養(yǎng),更要有情。有對蕓蕓眾生、天下蒼靈的情,對生活的
熱愛,對
生命的情。人有了情,世間萬物便皆有情,那時的人何其多情!
可現(xiàn)在科技愈加發(fā)達(dá),“情”卻愈發(fā)淡薄。那年去北京探親訪友,當(dāng)年汪老筆下的老北京全然不見蹤影,我索性躲在屋里玩
手機,反正屋外空氣也不好。突然看到一條新聞,說林徽因故居恐怕面臨拆遷。當(dāng)年多少文人佳話的“太太客廳”或許只能留在還是“北平”的北京里。
當(dāng)大家都把情感局限在小小的
手機殼、來往的車流和發(fā)燙的電腦中時,有沒有人,愿意陪我細(xì)細(xì)讀一遍這本多情的《草木春秋》?有沒有人,愿意陪我穿過擁擠的人潮,失手打翻一碗甘甜的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