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暑假,
我看了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
電視劇。這部巨著反映了三國時期三國鼎立的政治局面。在眾多人物當中,我最
崇拜的是魏國的創(chuàng)始人-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相國曹參的后裔。我非常
欣賞他求賢若渴的品質。他為了求得關羽,不惜贈送千里馬、玉帛、
美女,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上奏秦皇帝加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在許攸來投他時,他竟然連
鞋子都沒穿就跑出大帳迎接許攸,官渡之戰(zhàn)之所以能取得勝利,許攸功不可沒。曹操的偉大就在于能夠理賢下士,重視人才。但曹操自身也
存在著致命的缺點。他生性多疑,導致屢次中了諸葛亮的計。
因為楊修猜到了曹操的
內心所想,曹操就認為楊修是個危險人物,于是找了個借口把楊修軍法處置了,曹操也因此大敗而歸。曹操臨死前夕,曾召華佗給他
看病,華佗認為只有開顱
手術才可醫(yī)治,曹操誤以為華佗要殺他,因此把華佗斬了,一代神醫(yī)就這樣死于一代梟雄之手,這不能不說是歷史性的悲劇。后人稱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的雄才偉略是人所不及的,正如一代偉人毛澤東評價的那樣:“曹操知人善用,多謀善斷,這個人很行,是真男子,大
英雄!
劉備不能堪稱梟雄,他只能稱是明主,不聽信讒言,他的天下是諸葛亮幫他打下來的,幾乎所有事情,他都需要諸葛亮來出謀劃策。后來,他卻為了替
自己兄弟報仇,喪失了六十萬將士的性命。六十萬啊!他舉的可是傾國之兵啊!難道他沒有想過曹操會趁此機會攻打四川嗎?朝中雖有諸葛亮等人把持,可兵力不夠,如何抵擋?劉備有時的表現(xiàn)是不顧大局,有時還有點懼強之嫌,不然,在捉了劉岱之后為什么不把他殺了,既然你已和曹操為敵,對待俘虜只有招降和斬首兩種,他這么做就是就懼怕曹操的勢力。因為當時劉備的勢力還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而曹操的主力部隊在袁紹那里,所以沒有一舉殲滅劉備,使得劉備僥幸逃過此劫才一步步壯大起來的。但是劉備確實是
愛民如子,即使后有曹操的追兵也要將老百姓帶到
安全的地方。他絲毫沒有擺架子,為了請出諸葛亮,他不惜三顧諸葛亮茅廬。白帝城托孤時也曾說過諸葛亮可將阿斗取而代之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的
夢想--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地方我覺得或許劉備不
適合打天下,而應該治天下
劉備的得力助手諸葛亮堪稱一代奇才,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知天時、曉地利,還未出茅廬,就把天下分得一清二楚。他機智聰明、思維縝密、盡職盡忠,臨死時把蜀國上下安排得脫脫當當。諸葛亮曾七擒孟獲,六出岐
山,巧借東
風,
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還招降了文武雙全的姜維。最值得一提的是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那個情節(jié)。當時諸葛亮已經料定曹操必定經過華容道,于是,諸葛亮在通往華容道的各個關卡都設了伏兵,意在把曹操逼上華容道。因為他清楚,以他們當時的勢力,無法與東吳抗衡,曹操一死,天下就會落到孫權手中,劉備豈不
失去了統(tǒng)領天下的機會?同時,他很清楚關羽的為人,此人意氣深重,必定會放過曹操。于是演繹出感人至深的“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但我覺得諸葛亮跟錯了人,
如果他輔佐曹操,天下早就統(tǒng)一了,又何必跟著劉備動征西討呢?
這是一部巨作,此劇氣勢磅礴,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三國時期戰(zhàn)事連綿,哀鴻遍野的戰(zhàn)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仿佛使人身臨其境?茖W真
神奇,現(xiàn)在能將一部名著拍成電視劇,讓人們
感受到視覺盛宴,那將來會不會讓人們真正回到
過去呢?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我們應該從古人的
經歷中學到適合自己適合這個社會的東西.為自己以后的
成功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