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來這是
我第二次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了,
心靈的共鳴許是我最大的
收獲吧。讀著這
書,仿佛不是在
讀書,而是在聽一位知己細(xì)細(xì)地向
自己敘說他
生活中的種種,他的遭遇、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有人說,《我與地壇》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凄涼而滄桑,但我卻并不認(rèn)同,大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緣故吧。在我看來,《我與地壇》給人的是一種靜下心來細(xì)細(xì)
思考人生的
靜美。說到人生,不可回避的便是出生與死亡。記得上大學(xué)時,常常為著“人為什么要生下來,為什么要活在這世上”的問題所困擾,想不
明白想不透徹。且每每對
同學(xué)、
朋友提起,他們都勸我要想開些,在他們看來似乎我是有著自殺傾向之人,總讓他們覺得不安。想了許久也沒有想透,卻也累了,便不再去想,竟平日里多了些開朗活潑,日子過得也亮堂了些。只是偶爾這個問題仍會從腦海中蹦出來,但常常也是盡量避免去想,去深思,就做些其他的事情將這種思緒排擠到腦后去。近日來,這一問題又頻頻在腦海中閃現(xiàn),不得排遣,遂又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對于生與死的問題,我沒有想明白,而史鐵生在地壇呆了那么多
歲月,卻終究是想明白了,在書中寫到:“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shí);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shí)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
節(jié)日!笔前。皇巧系劢唤o我們的一個事實(shí),既然只是個事實(shí),想來也只有接受罷了,已經(jīng)無謂為什么生下來,為什么來到這世上。心中的不明與疑惑稍稍有些明了。
讀《我與地壇》,除了可以讓人靜靜
思索這生與死的問題,也讓人深深
感受到母
愛之偉大,
親情之彌足珍貴。史鐵生在截癱之后,他的
母親每天生活得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想去
關(guān)心安慰他,卻又知道任何安慰的語言在那時都蒼白無力,最終需要自己的兒子自己在心里真正想明白了。那時,他母親的
痛苦與無奈就如作者寫到的“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
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笔前。谀莻時候,他母親的痛苦豈是他可以感受和了解的,即使在他母親去世后,他也有過“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之感嘆。但也是在他母親去世后,他才對他母親當(dāng)年的
心情有了些許理解,對自己當(dāng)年對母親的態(tài)度感到悔恨。這真正是在教我們?nèi)绾?a href='http://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zuowen/zhenxi' target='_blank'>
珍惜母愛,珍惜親情。到此處,不免也想到我的母親,她那樣瘦弱、那樣
平凡,甚至她還是個只字不識的文盲,可她也是這世上一位偉大的母親。無論是小時候,還是我已經(jīng)
長大工作,母親的
關(guān)愛從來也未曾
改變,可她也從未將愛掛在嘴上。我的母親是位
農(nóng)村婦女,繁重的
農(nóng)活和瑣碎的
家務(wù),我總在想她那樣瘦弱的身體是如何承受得了的。可是她自始至終都在默默承受著,自始至終都將我和
弟弟的吃穿用度照顧得細(xì)致妥帖,這就是母親,只要自己的孩子過得好,自己本身受多少辛勞都會
選擇默默承受。
其實(shí),讀《我與地壇》,在這深切
感悟之外,還讓人得到了心靈上的淘洗與安撫。作者在文中與地壇的關(guān)系滲透著看似
簡單實(shí)則極為豐富的感情,地壇中的
風(fēng)風(fēng)物物,在作者感情的重染下仿佛變得靈氣十足的感情,這里有人與自然的交流。在那些樸實(shí)無華的
文字下,本是一座廢棄的園子卻是充滿著
溫情,仿佛這園子里的一
花一木都成了安安靜靜的
傾聽者,教人可以心無旁騖地述說自己,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他們都認(rèn)真安靜地聽著,讓你的感情真實(shí)地抒發(fā)。曾有人說,在自然面前,人最接近自己的心。說得真是對極了。如今的
世界,喧囂、躁動、功利、粗暴,甚至有些瘋狂,
因?yàn)?/font>人們已經(jīng)很少去了解自己的心,而是隨波逐流在名利場上不可自拔。
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可謂感悟良多,也很想推薦給大家讀讀,所以便有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