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
美麗人生》并不是
我第一次看,在初二時,
語文老師在一次輔導課上給我們看了這部影片,從那時起,這部影片就在我心里駐了營,我也不止一次的給很多人推薦它。
從藝術(shù)的角度看,它是一部精致的二戰(zhàn)時期的反映情感的影片,更是一步非常
成功的商業(yè)片。但是自從它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后,很多標榜特立獨行的人便對它頗有微詞,此后它囊括了國際上很多獎項更讓很多人認為它是一部商業(yè)片。然而,當褪去它一層層華麗的外衣,我們得到的會是最初的那一份最原始的
感動,為了那偉大的父
愛、那精心編織的謊言、
那一次次戰(zhàn)勝
恐懼的
微笑和樂觀的態(tài)度。
我看過很多二戰(zhàn)時期的電影,《鋼琴
家》、《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莉莉
瑪蓮》,無一不觸動我?墒,《美麗人生》這一部電影卻是與眾不同的,看了前面一部分是一部喜劇片,后面也沒有那種賺人眼球的大苦大悲,而是延續(xù)前面的
手法將一件揪心的事情用喜劇的手法表現(xiàn)。記得有位影評家說過
:喜劇本身常常不能承載重磅
眼淚
。是的,這部電影它不沉重、不慘烈、不悲痛,留給我們的只有揪心的痛和遺憾,但在孩子最后
看見坦克時興奮的笑容時,我仿佛又能夠釋懷了,跟著孩子
一起微笑,這大概就是我這篇文章的題目“閃著淚光的微笑”的由來吧。
想必看了這部影片的人最大的感觸就是那偉大的
父愛,越是沉重黑暗的背景越襯托出
父親無可比擬的愛。他用他的冷靜機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只為守護孩子心中的那份
美好。我們說的德育,不是
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我一直認為,德育的關(guān)鍵在于“愛”,在于言傳身教的感染。父親是那么小心翼翼呵護孩子,用
自己的樂觀態(tài)度去感染孩子。父親他最后成功了,雖然是以他的犧牲為代價,著實令人扼腕。他成功是
因為他贏得的是一個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神圣的地位,他贏得的是一個丈夫在妻子心中無怨
無悔的
選擇,他贏得了一個鮮活的
生命,他抹去了魔窟在孩子心中的
陰影,把魔窟在孩子面前變成一個充滿
冒險和
挑戰(zhàn)的
游戲世界。
故事的最后,得救了的小兒子
擁抱了他的
母親。背景是小兒子的獨白:
“這就是我的
經(jīng)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父親的愛,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讓他學會了樂觀和愛惜,學會了
陽光與
希望。
這,難道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嗎?
在大一的教育學概論課上,老師就告訴我們,作為
未來教師的我們,再往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有倦怠的時候,那時,撐下去的動力便是愛,只有愛,能夠讓陽光撒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也讓教育發(fā)揮作用,讓情感蔓延。
我非常
喜歡這部電影的
名字,《美麗人生》--據(jù)說是導演從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
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這件事中得到的靈感。
“這就是我的經(jīng)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我不得不重新
提起這句旁白,父親的犧牲讓他的美麗人生戛然而止,但這樣的美麗在孩子的人生中得到了延續(xù)。那是一種最最美麗的人生,映襯著
平凡卻光輝的
心靈,將大地照亮,亦不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