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亭,記載著
我們的歡樂,我們的汗
水。
不經(jīng)意間,又經(jīng)過那座亭,便轉(zhuǎn)過身來,注視著。
正下方有3級臺階,走上去后,
看見地上鋪著的是形狀不一的彩色碎紋瓷磚,有三角形的、四邊形的、五邊形的,一塊一塊拼圖似的鋪放而成。中間的圓形
花壇有四
根柱子,外圍也有四根,中間是一棵棕櫚
樹透過亭頂中間的空洞向上生長。
仰頭觀望,亭頂是由中間的圓形孔洞向外圍大圓呈拱弧狀放射形排列的32根水泥柱,像一把撐開的巨型大傘,為莘莘學(xué)子遮
風(fēng)擋
雨。上面纏繞著
綠色的藤蔓,綴著紫色小花,自然下垂,一種溫婉的
江南之韻油然而生。
坐在外圍的白色瓷磚上,可以看到亭子四周8個大小不一的花壇,藏青色的長方形瓷磚,里面種植著香櫞樹、
銀杏樹、松針等等。乍一看仿佛置身于深
山密林之中?恐易
手的那個花壇中纏繞著
愛心形狀葉子的藤,好看極了。每個花壇都鋪滿了潔白如玉的
鵝卵石。
放眼望去,綠白相間,就好像看見了——
那時的我們,為了英語節(jié)的舞臺劇
比賽,不惜
放棄周末
時間來到這兒排練。還記得小胖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Verythankyou!”有這樣的語法嗎?我們排練了好多次,每一次都發(fā)瘋了似的笑場n次,真拿他們沒辦法。后來,英語
老師來幫我們的忙,幫我們認(rèn)真分析劇情,受了英語老師
鼓勵的我們演得更起勁了,漸漸的熟練了。
那座亭的
幽靜與樸素使我浮躁不安的心沉靜了許多,這一
路,
付出了許多的汗水,也得到了喜人的
成績。
坐了許久,突然想起了什么,健步走下臺階向教學(xué)樓走去,回頭看了看那座亭中模糊而又清晰的
身影,淡然一笑……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開篇點題,引起下文。過渡自然,敘事條理,娓娓道來,引起讀者的
閱讀興趣。起承轉(zhuǎn)合,曲折有致。運用記敘、說明、抒情等表達(d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