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養(yǎng)了六只母
雞。平日里它們經常下蛋,一天要生四五個蛋,幾乎很少有雞停止下蛋。可是,到了
冬天,我看到喂雞的飼料并不少,而且它們吃得也不少,可是還是這六只雞,卻很少下蛋。每天我還撿不到一二個
雞蛋,有時甚至連一個雞蛋也撿不到。我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于是,我問了
同學,同學搖搖頭說不知道。我問
爸爸,爸爸也搖著頭說不清楚
自己家里的六只母雞不下蛋的原因。我想怎么辦呢?難道不知道就算了嗎?不,我一定要破這個謎。我想
書本可以告訴我們許多不知道的奧秘。以前,我在
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問題總是向書本請教。書本就會告訴我事情的原委和一些科學的道理。我就去
學校圖書館尋找有關書本。啊,終于給我找到了。我立刻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通過
閱讀,我終于尋找到了那六只母雞冬天不大下蛋的原因了。書上告訴我:產蛋雞對光線非常敏感。冬天,晝短夜長,日照
時間比較少,所以
母雞下蛋就少了,甚至少到不生雞蛋了。我想
如果加強光線的照射,那么母雞的大腦受到了足夠的刺激,不也就能夠再生蛋了。同時,我又去附近的養(yǎng)雞戶人家打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回到家里,我跟爸爸商量了一下,讓爸爸支持我搞這一項科學
實驗。爸爸聽了馬上同意并支持我進行科學小實驗。他立刻動
手接電燈。他動手拉了一
路電線到雞棚。然后在雞棚里面裝了一盞六十瓦的電燈泡。每到晚上,我就打開開關讓電燈泡發(fā)出
明亮的
燈光,給雞增加了照明的時間。
第一天
過去了,沒有什么動靜;第二天又過去了,還是沒有什么動靜……第七天,我一早來到雞棚推開
門進去一看。呀,四只雞蛋!以后,每天都有母雞在生蛋,而且跟過去生蛋的數量又差不多多了!
這篇以敘事為主的短文,運用第一人稱手法,敘事條理,敘述真實親切自然。小作者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細節(jié),正所謂“生活處處皆
學問,生活處處節(jié)
語文”。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向書本尋求
答案,這真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