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
書的時候禁不住往四周看了看。然后嘆息一句,明明書中到處有暗示,偏偏看到最后才看清所有。
再望向
手中的書,止不住
微笑。
書中的奇爾和米琪兒,兩位
天真的孩子為了
尋找代表
幸福的青
鳥,在會魔術的老婆婆、光精靈、面包精靈等的幫助下游歷在
回憶之國、夜的宮殿,見識了許多。最終卻發(fā)現青鳥就在
自己家里,于是他們把青鳥送給了
鄰居生病的小
女孩。最后發(fā)現鄰居老
奶奶與生病的姑娘十分像會魔術的老婆婆和光精靈。然而青鳥卻飛走了。
最令
我難忘的是到幸福
花園。
原來,幸福也分貴賤。那些發(fā)胖的幸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他們只注重金錢,成天大
魚大肉,沒有金錢便活不下去。作者就借發(fā)胖的幸福比喻社會上那些只注重金錢的人。就此相比,孩子們的幸福天真
可愛,
母愛的幸福慈祥可親,這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金錢并不能一定滿足人心,它
可能使人更為貪婪。
夜的宮殿里,那
夢中的青鳥是虛無的,只要出了花園大
門就會死去。這就是人們苦苦渴求幸福卻得不到幸福時的那份
渴望。人們只有在夢中可以見到幸福,一旦醒來,望著黑漆漆的夜,渴求的
希望便會破滅。這就是夢中的青鳥所代表的含義。
如果不去實現,那么幸福也永遠是夢中那般縹緲的。
說到夢中的青鳥,我想起了我們自己。
生活中常常聽到人們在抱怨:“我是多么
不幸!”“看別人多么幸福!”卻很少有人從自身找一找,為什么會不幸福,你的青鳥哪兒去了?當你苦苦追尋它時,卻怎么也找不到,當你靜下心時,發(fā)現它就在你身邊。我們都認為自己不幸福,可讀了《青鳥》后,我發(fā)現,我們一直處在幸福之中。我們的生活是許多人一輩子的
夢想,那些偏遠
山區(qū)的人們都是過著艱苦卓絕的日子,卻也不像我們一般地叫苦叫累。我們只要擦亮
眼睛,也是可以發(fā)現身邊的幸福。幸福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平時沒有發(fā)現。只要樂觀、開朗,任何事也可以當作幸福的事,世上的鳥,也都會在我們眼前成為青鳥。
在故事的結尾,青鳥飛走了。這是否表明幸福無處不在,可又十分易逝?我們應善于發(fā)現身邊的幸福并
珍惜。幸福易破碎,即使它極容易尋找到。幸福與否終究還是取決于自己的
心態(tài)。希望自己的幸福破碎掉嗎?希望自己的幸福長存嗎?
《青鳥》一書是以孩子的視角描寫,無論怎樣都鍍上了鮮艷的孩子氣。這也使得無論是
過去、現在、
未來,總是有青鳥為代表的幸福的剪影。無論是墓地還是天堂般的宮殿,總會變成
童話般特有的繁花似錦,綠
草如茵。因此所有關于無奈、關于不可避免的錯誤的詞句與情節(jié)都被倔強的孩子氣所掩藏。但即使這些不可避免,我們卻能
改變自己,例如換一種視角,一種透明、天真的視角。
幸福若有形態(tài),那會是怎樣的呢?幸福就像玻璃,
因為平時從未察覺,但它確實
存在,只要稍微改變看的角度,玻璃就會折射出光芒,比任何東西都要彰顯自己的存在,卻更顯出透明的琉璃
色彩。
所以,請擦亮眼睛,請仔細觀察,成為能看到玻璃的人。然后仔細珍惜它,總有一天能觸摸到霞光映照下鐫刻于玻璃上的關于幸福的十四行詩。
。ㄖ笇
老師 胡海瓊)
【老師贊】 本文是一篇讀之令人深思的富有哲理的美文。小作者文筆老練,感悟深刻,引發(fā)了讀者對幸福的思考!肚帏B》一書是以孩子的視角來描寫的,而這篇讀后感卻以成人的角度給幸福作了一個新穎的比喻:幸福就如玻璃,它不易被發(fā)現,但只要你稍微改變看的角度,以樂觀的心態(tài)用心地去看,總能發(fā)現鐫刻在玻璃上的關于幸福的十四行詩。在富有張力的文字中讓我們也讀到了一個樂觀、善思的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