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
夏天,大
樹枝繁葉茂,
蟬聲四起。
我和
爸爸正在屋里避暑,清涼的過堂
風(fēng)吹過,真是一種說不出的舒服。爸爸從躺椅上慢慢坐起,對著我“喂”了一聲,緊接著“嘿嘿”一笑,突然童心大發(fā)地說:“我小時侯啊,沒事兒做就會去捉蟬,怎么樣,你想不想也去體驗(yàn)一下?”嚯,難得有如此機(jī)會,豈有不去之理,我當(dāng)然答應(yīng)。
我們父女二人扛上一
根竹竿——上面爸爸用鐵絲環(huán)扎了一個
塑料袋,就向莊園的河邊
出發(fā)了。
河邊柳樹上的蟬大聲歌唱著,整個莊園都回蕩著它們的
歌聲。我突然想起一首詩——“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此情此景,正配這首詩。
接下來的任務(wù)就是找蟬了,這可不容易。我仰起頭,拼命睜大
眼睛,可就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蟲”。脖子都要仰斷了,可還是找不著。
“快來,我找到一只!”還是爸爸內(nèi)行,很快有了
收獲。
“哪里?”我興沖沖地跑
過去。
爸爸小心翼翼地指給我看。啊,
原來蟬是這樣的。≡跇湎峦,它黑乎乎的,兩片透明的翅膀格外顯眼地垂在身體兩旁。這會兒,也許它正貪婪地吸食樹汁呢!可惜只能
看見它的背,看不見它的正面。不過沒關(guān)系,爸爸已經(jīng)向它舉起了竹竿!
爸爸小心翼翼地從蟬的后上方接近它。真是
緊張,我大氣都不敢出。“近了!近了!更近了!”剛要靠近它,蟬立刻警覺,一下飛起。哈哈!中計啦!剛好飛入了塑料袋!蟬在塑料袋里拼命叫,拼命往上拱袋子,做著最后的掙扎。爸爸瀟灑地一揮竹竿,袋子扣在了
草地上。我抓起那只蟬,把它翻過來,只見它有三對足,褐色底色,上面有黑斑,那中間有一根小管子,是它用來吸樹汁的,腳下面還有兩個近似橢圓的小片,是可以
改變音質(zhì)的發(fā)音片,再下面……我畢竟不是法布爾,沒法說得那么準(zhǔn)確,但它的翅膀卻格外引人注目——透明如膜,一
路路的黑色紋路
特別清晰。我小心地摸了一下,真是“薄如蟬翼”啊!
夕陽漸漸西沉,
手上一共捉到的三只蟬也漸漸不叫了,仿佛在
思念著大樹。我把它們舉過頭頂,輕輕地松手。去吧,大樹才是你的
家。
。ㄖ笇(dǎo)教師:任金輝)
評點(diǎn) 作文細(xì)節(jié)描寫成為全文亮點(diǎn)。文中巧妙地捕捉到了人物細(xì)致的動作,爸爸先是“指”,然后“接近”,再是“扣”,蟬是“警覺”、“叫”、“拱”、“掙扎”……一番動作描寫,閱讀中讓我們身臨其境。同時作文中兩段對蟬的外貌描寫,一次在樹下略看,一次在眼前細(xì)看,立體展現(xiàn)了蟬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