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一直不愿意回
老家。
印象中,老家是一個又臟又差、消息閉塞的小地方。這個
寒假,為了完成
學(xué)校布置的修習(xí)家史的任務(wù),我有些不情愿地回到了老家所在的小
鄉(xiāng)村。
村子位于市郊,正月的寒
風(fēng)呼嘯著吹過竹林、溪灘、青石板小
路,一直吹進我熱乎乎的胸口。
在金家家族廳前,我們的車子停了下來。廳堂是一座古舊的建筑,
因為已過了大年初一初二祭祖的
熱鬧日子,廳堂冷冷清清的,整個房子籠罩在一片肅穆中。我走了進去,一切都靜悄悄的,清冷的光從小小的窗戶中探進來,給大廳增添了些許亮色。廳堂很高,正對
門的墻上掛著我們金家的族譜,左右還有太公太婆的畫像。畫像
色彩鮮亮,太公太婆穿戴著官服官帽,仿佛正在俯視著子子孫孫。我忽然覺得心頭一熱,滿屋子的寒氣都消散開去。族譜上一個個黑色的
名字,
曾經(jīng)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一排一排地站在那里,好像在用他們那
明亮的眼神給予我
力量。這一刻,我突然
明白: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和他們骨肉相連、血脈相通。
我在族譜上
看見了
爺爺奶奶的名字,奶奶已經(jīng)去世多年了,我不太有印象。而爺爺是前年去世的,
夏天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最后一次見到爺爺是
開學(xué)前幾天。那天陽
光明媚,爺爺躺在病床上,顯得很瘦弱,松弛的皮膚包裹著骨骼,
眼睛凹了進去,頭發(fā)也十分稀少了。他看見我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像全身每一塊骨頭都在顫動。他的目光有些暗淡,然而慈
愛仍從里面溢了出來。
陽光直剌剌地照在他的身上,帶來了些許
生命的氣息,營造了一個
溫暖的氛圍。我就坐在他的床頭,我的
手拉著他的手,
感受著體溫的傳遞?墒俏也惶牭枚v的土話,過了一會兒,我就坐到旁邊玩
手機去了。驀地一抬頭,溫暖仿佛已經(jīng)散去,灰暗下,床上的被子閃著夕陽的余光。誰知一周以后,便是陰陽相隔。
葬禮那一天,下著
雨。在家族大廳中,大家手拉手紅著眼睛圍在爺爺?shù)撵`柩旁。
親情,這個
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壓在了我的心頭,很沉很沉。
順著爺爺奶奶的名字一點一點向上看,一代一代,生命在不斷地延續(xù),我們骨肉相連、血脈相通。這是傳統(tǒng),是文化,是讓中華五千年
文明延綿不斷的力量,是億萬炎黃子孫的
價值觀——尊老愛幼、血濃于
水、安土重遷、葉落歸
根。
如今的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傳統(tǒng)的價值觀卻湮沒在高樓大廈中。當(dāng)我們寧可盯著手機搶
紅包而不愿抬頭與親人說兩句話的時候,那些與肌體、與血液、與土地融在
一起的東西都去了哪里?
孩子,在土里
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爺爺,在土里埋葬。
這首詩涌上了我的腦海。老家,這是我的根,我生命的源頭!看著
馬路上車來車往,人們
腳步匆匆,我想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不應(yīng)該就這樣消失,否則,我們將找不到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