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諸多財富,但是,
朋友你可曾想過,學會
傾聽也是成大事者的一筆重要的財富啊!
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一個善于傾聽的典型,他與魏征間的佳話就是他善于傾聽的例證。太宗即位前,魏征是他的政敵,且多次勸李建成先發(fā)制人,除掉他。太宗即位后聽從了別人的勸告,非但沒有殺掉魏征,還重用了魏征。魏征性格剛直,多次犯顏直諫,惹怒太宗,太宗不僅能
忍住怒火,而且為之折服,采納他的建議。魏征死后,太宗痛惜
自己失去了一面明得失的
鏡子。
今天,人們在贊揚魏征直諫的勇氣時,又怎能忽略太宗善于納諫的
風度呢?
可以說,貞觀之治是唐太宗“聽”出來的,但也有些政權(quán)是因“聽”而亡的,西蜀就是讓劉禪“聽”沒的!奥牎笨梢耘d國,“聽”也可以亡國,關(guān)鍵在于一個“善”字!凹媛爠t明,偏聽則暗”,偏聽偏信是大忌,“聽”時不可丟掉自己的
獨立思考。
以上說的是“聽”的一面,還有“不聽”的一面。歷史上那些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人和事給
我們的
教訓是深刻的。商紂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聽不進良臣之言也就罷了,竟然用極其殘忍的
手段將良臣幾乎殺絕,失掉了民心,也丟掉了江
山,最終葬身于火海。就連雄才大略的曹操在這方面也有被人詬病之處。他有頭痛病,華佗建議施行開顱術(shù)。他不信華佗的醫(yī)術(shù),不開也罷,竟懷疑華佗要謀害他,不聽旁人勸告,將華佗處死。同樣也是
因為不能聽進他人的勸告,他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錯殺張允、蔡瑁,才有了赤壁之恥,使他后悔不已。這些都是以
自我為中心、
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
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
“傾聽”關(guān)涉到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關(guān)涉到事業(yè)的
成敗。青
少年閱歷較淺,見識有限,對事理領(lǐng)悟難以透徹,更應學會傾聽,
特別是要傾聽
父母、
老師的教導。只有把善于傾聽當作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才能少走或不走彎
路、錯路,從而早日成才,早日做出一番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