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家人給
我起了一個綽號,叫作“漏嘴兒”。漏嘴兒,顧名思義,就是我在吃飯時,嘴巴裝不完飯,經(jīng)常將白
花花的米飯漏掉在飯桌上。
媽媽每次看我吃飯,都會自責(zé),說是沒把我的嘴巴生完整。聽到媽媽的話,我才不會感到慚愧呢。我依舊我行我素,在吃飯時,依然
愛滔滔不絕。每每這時,
爸爸總是皺著眉頭打斷我的話茬,說:“怎么連飯都塞不住你的嘴巴呢?你看,你看,滿桌都是你說話噴出的飯粒!蔽彝笛矍骑堊郎,可不是嗎?滿桌的飯粒
星星點點的,就像田野里綻放的白色小花,它們嘟著小嘴委屈地望著我,好像在說:“小主人啊,我們做錯了什么呀,你要這么糟蹋我們?”
有時候,媽媽
忍無可忍,就會用一
根手指頭戳著我的腦
門說:“你呀你,這么大了,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
珍惜糧食。你以為米飯是天上掉下來的,不需要錢買的呀。”我漫不經(jīng)心地應(yīng)付媽媽說:“好了,我下次一定改正。知道你和爸爸
賺錢不容易!笨晌倚牡讌s想道:爸爸媽媽的收入都不錯,我家還缺這點錢嗎?爸爸媽媽真是吝嗇
鬼!
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無意間打開真人秀節(jié)目《寶貝,對不起》。里面真實地描述了明星王艷的兒子——球球待在貴州某個偏遠的
山區(qū)兩天的
生活體驗。當(dāng)鏡頭對著山區(qū)
家庭的晚飯時,我震驚了。他們鍋里煮著的晚飯居然是紅薯。他們竟然連米飯都吃不到。而當(dāng)我看到山區(qū)孩子李宏艷拉著犁鏵在地里耕地時,我再次震撼。這個年僅九歲的
女孩,兩歲時媽媽就離開了她,爸爸去了
遠方打工,家里只有年邁的
爺爺奶奶陪著她和
弟弟。為了填飽一家人的
肚子,她每天像一頭老
牛,勤勤懇懇地忙碌著,卻只能以紅薯果腹……我
愧疚地低下了頭。想想
自己,從不知道珍惜糧食,一味地浪費。從小,
老師就教我們古詩《憫農(nóng)》: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憫農(nóng)》,我的眼前閃過了這樣一幅畫面:在烈日下,農(nóng)民伯伯頂著炙熱的火球在干活,誰敢說那一粒粒糧食不是他們的汗
水換來的呢?可是我呢?把老師的話當(dāng)作了耳旁
風(fēng),從不知道珍惜每一粒艱辛得來的糧食。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老師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于是,以后我每次吃飯都小心翼翼,
努力不讓飯粒從我的嘴巴漏掉。漸漸地,飯桌上干
干凈凈的,再也看不到“漏網(wǎng)之飯!保职謰寢尪枷蛭邑Q起了大拇指。
我終于學(xué)會了珍惜糧食,懂得了珍惜自己已有的
幸福。
學(xué)會珍惜,也讓我不再像以前那樣任性地對待爸媽,我懂得了珍惜
生命中所有
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