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和孩子來說,都感到頭痛。因為在這個時期,有些孩子覺得無內(nèi)容可寫,無法入手;有些孩子即便是寫了也只是簡簡單單,記流水賬。而老師呢,也很茫然,不知道怎樣更好的指導學生寫作。
筆者認為,對于學生起步階段的習作指導,重點在于興趣的培養(yǎng),讀寫結(jié)合,范文引路,注重積累,便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觀察激趣,誘發(fā)動機
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是直接推動小學生習作的一種強大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要想寫好習作,主動發(fā)展習作能力,就要從內(nèi)心深處激起對習作的興趣,使習作成為自己學習、生活的一種習慣、一種沖動。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獨有的想法表達出現(xiàn)的氣氛中,才能產(chǎn)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迸d趣是激發(fā)孩子寫作欲望和靈感的一劑良藥。平時教學中,經(jīng)常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話題,身邊的游戲讓學生進行自述和簡要評說,由于貼近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我設(shè)計了很多自述內(nèi)容——照片的故事,我的好朋友,班上的新鮮事,我們的校園等等。孩子自己講,大家互相交流,對話,評議。老師適時地進行具體指導,讓學生做到有目的、有條理、有主題,內(nèi)容清楚,詞語豐富。
生活是孩子的寫作源泉,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更好地觀察。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yǎng)仔細觀察的習慣很重要。例如學習描寫《我的學校》時,我?guī)ьI(lǐng)全班孩子,走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孩子聞花香、看草色、觀樹態(tài)、找特色,對學校有個感性的認識,在觀察的同時讓學生談感受、談見解、談寫法,加深印象,學生做好記錄。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學生也有了素材可寫。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和內(nèi)化,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不再貧乏、空洞。
二、讀寫結(jié)合,找切入點
讀寫結(jié)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tǒng)話題,更是一個與時俱進、永遠創(chuàng)新的話題。我們應該用好課文,把閱讀和寫作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過程中,帶動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
一是結(jié)合點在重點修辭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文不在長,佳句則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幾個個充滿靈性的佳句,就會錦上添花,畫龍點睛。而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辭手法的句子。我們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就是要使學生讀有所悟,盡得奇妙。二是結(jié)合點在特色段落。文章是段落的組合。好文章總是有一兩個特色段落。所謂特色段落,有的重在抒情,有的奇在描寫,有的好在說明,有的巧在議論,有的妙在對話,有的趣在用典,有的秘在修辭……抓住文章中有特色的段落導讀,引導學生用大腦去綜合,用心去體驗,用情去感悟,導中思寫,讀中悟?qū),悟中練寫,練后變寫,變中?chuàng)新。就是抓住了讀寫的最佳結(jié)合點。三是結(jié)合點在思路章法。文章有法,文無定法。有法與無法是辯證的統(tǒng)一。初學時有法,創(chuàng)新是無法。有法是基礎(chǔ),是借鑒,是模仿,是“學得”;無法是提高,是創(chuàng)新,是悟得,是“習得”。能教好作文是很難的,能探索出作文思維的規(guī)律是更難的。
三、范文引路,習得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是例子”。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不僅僅是學習故事,體味情感,更重要的是憑借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教材中的這些課文,都是專家、名師精挑細選之作,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它們語言豐富、生動、規(guī)范,布局謀篇獨具匠心。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在模仿中練筆也是“內(nèi)化練筆”最重要的形式。而且,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出自專家、名師精挑細選之作,它們在以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讀者的同時,更以其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靈活精致的表達,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習作的范本。及時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時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習作訓練,滿足了兒童學習心理的需求,有利于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的,獲取習作成功的體驗。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學,讓學生學會作者的寫作方法,能按總—分—總的關(guān)系總體布局,學會作者能按時間順序描寫某個地方景色的變化,會用一些關(guān)鍵詞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學了過后,有些孩子這樣寫道:“老家屋宅的前邊,是一大塊油菜地。一朵朵油菜花怒放著,爭搶這報春,生怕落在別人的后后面。一朵朵油菜花,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時而迎風點頭微笑,時而含羞低頭不語,恰似一位年輕少女!边有些孩子這樣寫:“春天來了,竹子長得非常好,蝸牛弟弟在竹子上爬來爬去,喝著清爽的露水,非常快樂,非常無拘無束,真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家伙!”
范文引導寫作是把課堂融入生活,把生活搬進課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欣賞模仿每篇課文的寫法。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又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渠道。
四、以讀促寫,積累內(nèi)化
常言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想寫好習作,就必須吸取前人文化的精髓。每天的晨會課20分鐘加回家后30分鐘是最佳時間,讓孩子在每天的50分鐘里讀唐詩、背宋詞、看名著,積累詞名言名句。一學期的訓練,有的孩子能背部分《論語》,有的孩子讀了高爾基的《海燕》、施耐庵《水滸傳》,《愛的教育》、《長襪子皮皮》……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學魅力,提高文學修養(yǎng),增強作文表達水平培養(yǎng)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堅持寫日記,指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小事,把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為了防止學生記流水賬,我采用了“三不”措施,即:不能脫離中心,不亂用標點,不精練的話不說。比如強調(diào)寫景時,美麗不用“美”字,寫人物不用“好”字等。有個孩子在對自己的外貌描寫時這樣寫“我不是帥哥,可同學們都叫我‘帥哥’因為他們喜歡我的眼睛,大而有神。然而我的五官中,我最不滿意的就是我的那雙眼睛,它總是跟我作對,唱反調(diào),每次上課他都是偷偷的藏在眼皮底下休息……”你看,孩子們的語言是多么豐富呀!讓孩子們把寫日記當成是一種習慣,形成一種自然,在寫日記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思。
總之,學生習作起步教學需要教師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點帶面,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使我們的習作教學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