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文
【第一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的記性再好,也不如用筆經(jīng)常去記記。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你記得東西越多,前面的東西就會忘記得越快;如果用筆記下來,那就永遠存在,想用的時候,就很方便。
我記得有幾次,老師叫我們到網(wǎng)上查資料,我看一遍就關(guān)掉電腦,自以為記得住,可是到了第二天就忘記了;每次抄家庭作業(yè)到備忘本上,我總以為記得住,偷懶不抄,結(jié)果一回到家就總是忘記老師布置了什么作業(yè)。
許老師為了要我們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在我們讀一、二年級的時候常常布置我們寫“閱讀護照”;三年級的時候,每周布置我們寫“采蜜”,讓我們通過閱讀課外書收集好詞、好句、好段。我覺得這些辦法非常好!
以后我一定要養(yǎng)成一個記筆記的好習慣,不要光靠腦子記東西,要勤動筆。只有這樣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而不會學了新的忘了舊的。
【第二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今天媽媽給我洗校服的時候,從口袋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三角錢,那是同學賣空水瓶賺來的班費。
媽媽立刻讓我把它們收好,并命令我做好詳細的記錄。雖然照做了,但我心里一直很不以為然——這些班費上交的不多,憑腦子完全可以記住,記這么詳細根本沒有必要。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說:“聽說過一句話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多么簡單的賬目時間長了,積累的多了也會變得雜亂!,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人不可能永遠不忘,問題會積少成多,唯一的避免方式就是及時做好記錄。
學習也是如此。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有可能就會忘記,或許一個知識點,可以記得清清楚楚,可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當這些知識越來越多,我們無法第一時間記憶的時候,就需要筆記為我們“分憂解難”了。只有記下來,常常翻看,這些知識才會深深烙在我們的腦子里。有的老師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集”,把平時做錯的具有代表性的試題或知識點記錄下來,以備將來查漏補缺,這就說明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這樣做對知識的掌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澤東爺爺生前就是如此。他總是認真的學、反復(fù)的讀,在看過的文章上圈點、做筆記。有的作家,隨身帶著紙和筆,靈感一來,便迅速的記錄,為今后寫文章提供了素材、打下了基礎(chǔ),使文章更加豐富。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我一定要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
【第三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文】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先生強調(diào):“不動筆墨不看書!弊x書不但要動腦,而且要動筆。
最近,讀了《我有一個小本本》,感到文中那個孩子的做法非常好——讀書的時候,用一個小本子把好詞好句好段抄下來,通過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
我過去也有一個小本本,不過那不是用來積累語言的。我的那個小本本叫“錯題集”,隨時把做錯的題抄下來,有時間就看一看,避免以后“重蹈覆轍”。隨著做錯的題越來越少,那個小本本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了。我打算另準備一個小本本,專門用來積累語言。比如,看電視時聽到的一些新名詞,大人說話時偶爾用的一句俗語,看報時見到的一些佳句,以及平時自己腦袋里迸發(fā)的靈感火花……都應(yīng)該隨時記下來,不斷充實這個“寶庫”。
光記還不行,還要經(jīng)常使用,這樣才能逐步進入到“妙筆生花”的境界。寫文章的時候,要多翻小本本,盡量從中選用生動的語言素材。小本本里面的好詞好句好段,甚至應(yīng)該背下來,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傊,有個小本本是十分必要的。
“小本本,爛筆頭,讓我作文不發(fā)愁;小本本,爛筆頭,讓我更上一層樓!薄@是我給自己總結(jié)的順口溜。
【第四篇:我發(fā)現(xiàn)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媽媽常告訴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我卻不以為然,心想:偷偷懶沒關(guān)系。但前幾天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我深刻地記住了這句話。
那天,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我仗著自己記憶好,便沒有抄作業(yè)。第二天早上,我收拾書包時,看見擺在寫字臺上的魔方,猛然想起老師要求制作十個小正方體,而我全然忘在了腦后。于是,我匆匆忙忙找出一塊硬紙板做了起來,過了五分鐘,我才做了一個,這進度也太慢了吧,我急得抓耳撓腮,無奈只好讓爸爸媽媽前來“助戰(zhàn)”,一個畫,一個剪,一個粘,急急忙忙做了半小時,終于做好了,我松了口氣,這時,時針指向7:50,沒有吃飯的時間了,我只好拿起一塊面包,搭爸爸的順風車去學校,走到半路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匆忙中忘帶紅領(lǐng)巾了,這可怎么辦呢?對了,買一條吧!進了校門,我以“神七”的速度沖到了教室,剛坐到座位上,“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阿彌陀佛,幸好沒遲到,我趕緊準備上課用的東西,咦,英語課本哪去了?不要著急,慢慢找,把書包翻了個底朝天,也沒見到英語課本的影子,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就在這時,數(shù)學老師走進了教室,說英語老師臨時有事,換到下一節(jié)上,呀!天助我也,我一陣竊喜,懸著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下了課,我正準備借英語書,看到媽媽給我送過來了,這真是雪中送炭啊!原來,媽媽收拾房間時看到課本,就急忙送過來,她在寒風中等了半個小時。我悲喜交加,暗暗告誡自己:以后再也不偷懶了。
是啊,有些時候,一時的偷懶會帶來很多麻煩,媽媽說的沒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第五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所積累的關(guān)于讀書的格言中,印象最深的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它告訴我,成功只垂青于那些勤于動筆、動腦的人。
語文老師平時上課時,會講到不少重要的知識點,有時候還會板書在黑板上,同學們都會把老師講的東西記到書里去,以便復(fù)習的時候看看。前一陣子,我覺得天氣有點冷,記筆記太麻煩,就耍了小聰明,心想:我認真聽,心里記住就行了。
快要單元考試的時候,我回家復(fù)習,翻到這一單元,我就傻眼了,因為書上都是空白,沒有什么痕跡在。于是,我一課一課地回憶,努力在腦海里搜索著,只是模模糊糊地記得一些零碎的不成文的東西。
試卷發(fā)下來,這些知識點果然考到了,我握著筆一籌莫展,結(jié)果考了個八十幾分,老師找我談話:“這些要點老師上課都講過了,你怎么不會做?”我無言以對。這時,我總結(jié)出一個道理:不論你的記性多好,日子久了就會忘記了,用筆記下來了,那才是永遠磨滅不了的。
經(jīng)過這次教訓,每一堂課,我都把老師所講的重點記錄在書里,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我有備無患。
【第六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這周星期五,我們語文老師布置了一條家庭作業(yè):背誦《人文經(jīng)典》里的《不可纏繞的心靈》、《每棵草都有開花的心》、《自然的回聲》三篇文章。
周六下午,我把《人文經(jīng)典》打開,把要背的地方讀了一遍,心想:哇,這次背的內(nèi)容雖然不算多,但也相當于一遍中等長度的課文。
于是我便按老師教我們背課文的方法:讀一句,背一句,然后背完三句之后,劃為一段,最后,把全文一起背的技巧背了起來。
可是半個小時過去了,我仍然背不掉,我打算去床上躺一會兒再來背,于是,我把《人文經(jīng)典》往旁邊一扔,這時,書上的一句話映入了我的眼簾,“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咦,有了,我可以抄呀!我興奮地說道。
說干就干,我拿來一枝筆、一個本子、開始抄了起來。我邊抄邊讀,當我抄完第一遍時,我已經(jīng)能結(jié)結(jié)巴巴地背了,我又開始抄第二遍,抄完之后我又讀了一遍,這次居然會背了,而且非常熟練。當時,我的心里無比的高興,比吃了蜜還要甜。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意思:口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七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今天我書本上看了一篇短文,里面講了俄國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生前堅持寫筆記。他說:“身邊要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都把它記下來!庇幸淮危晃豢腿藖砜此,剛談了幾句話,托爾斯泰就掏出本子來記?腿似婀值貑枺骸澳阃咀由嫌浭裁窗?”托爾斯泰說:“我記的就是你!薄拔矣惺裁春糜浀?”“什么都可以記,世界上什么東西都是有趣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也經(jīng)常聽爸爸說,沒有想到人家大作家也是這樣記錄的。因為我的爸爸也有這樣一個好習慣,爸爸是搞策劃的,常隨身帶著小本子,一有新的想法或遇到好的點子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記下來。有的時候爸爸看電視看得好好的,突然他看到了什么畫面,腦子里頓時產(chǎn)生了一些想法。于是,爸爸“唰”地一下馬上站了起來,趕緊找來一支筆,聚精會神地把想法記到本子上,才肯安安心心地坐下來繼續(xù)看電視。
還有,爸爸下班回來,總是先用筆記下寫在手上的東西再洗手,因為有時候車上人很擠,他就直接寫在手上了。因此我爸爸身上永遠帶著筆。有時候,本來他帶了一支筆,卻不知道放包里什么地方了,于是又帶一支。這樣他包里就有很多支筆了。有的同事笑他說:“一枝筆是小學生,兩枝筆是大學生,你是個修筆匠了。”
而我呢,恰恰與爸爸相反。我最討厭記錄了,爸爸雖然給我買了一個記錄本,但遇到什么好東西我也懶得記,總認為等會記得的?墒,有時候很好的日記題材我往往一下子就忘了,(只有爸爸總是催我的時候我才勉強把日記題材記下,)所以我的日記顯得很平淡。
以后我要學習爸爸,也要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