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年代:
1、出現(xiàn)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政治運動擴大化,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遭到批判
2、帶來的結果:
。1)百花凋零,科苑荒蕪;
。2)文藝作品遭封殺,樣板戲“一統(tǒng)天下”。
。3)破除“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國家文物遭洗劫
。4)文藝人士、知識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如吳晗、老舍等),有的甚至迫害致死(如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周信芳,畫家潘天壽等)。
王蒙和《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
1934年生于北平。上中學時參加中共領導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53年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以交響樂的結構和詩一樣的筆調,深情地描寫了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學生清純爛漫的生活。小說在修改期間,上海《文匯報》即以《金色的日子》為題選載了部分章節(jié)。由于政治原因,這部小說到1979年才得以正式出版,其被封埋的時間超過了王蒙創(chuàng)作時的年齡。小說出版后,成了當時中學生最愛讀的書之一,并被改編成電影,受到極大歡迎。
在修改《青春萬歲》的同時,王蒙寫了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小說原載《人民文學》1956年第9期,題名為《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小說寫的是青年教師林震被調往區(qū)委組織部后,在工作、斗爭中怎樣碰壁怎樣遭受挫折的故事。它是一部響應當時團中央發(fā)出學習娜斯佳(蘇聯(lián)作家葉·尼古拉耶娃小說《拖拉機站長和總農(nóng)藝師》中的主人公,一個充滿社會主義精神活力和朝氣,敢于同官僚習氣、保守思想等種種落后現(xiàn)象作斗爭的年輕女農(nóng)藝師)的號召,直面現(xiàn)實,揭發(fā)人民內(nèi)部矛盾,批評黨內(nèi)政治不健全現(xiàn)象的優(yōu)秀作品。
小說以極其敏銳的筆觸刻畫了中國一個區(qū)委組織部門的真實工作狀態(tài),描寫了一個年輕干部對機關中正在滋長的官僚主義的心態(tài)表示疑惑與不滿,以清純委婉的筆墨和頗有詩意的景物描寫,表達了一個內(nèi)涵嚴肅的主題,展露了他出色的才華和銳利的思想。
小說還塑造了另一個成功的人物劉世吾,他是一個頗顯深度的官僚主義者,他有過光榮的歷史,進城后隨地位和生活的變化,精神狀態(tài)卻發(fā)生了一系列觸目驚心的變異。小說發(fā)表后,震動中國文壇,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在海內(nèi)外也獲得強烈反響。
后來,王蒙因此被打成“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接受勞動改造。
1962年調北京師范學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調北京市作協(xié)工作。以后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長、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副會長等職。
這時期著有長篇小說《活動變?nèi)诵巍返榷嗖啃≌f和其他文學作品。在他將近半個世紀的文學生涯里,創(chuàng)作了小說、文學研究與評論、詩歌散文等近1000萬字,獲得過多項國內(nèi)和國際文學大獎,作品也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
文革對文化的扼殺:
1、“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江青一伙在全國刮起了一場“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黑風。
在破“四舊”的名義下,煽動紅衛(wèi)兵盲目焚燒古典書籍、文物字畫,破壞名勝古跡,肆意踐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遭受到一次空前浩劫,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2、同時,他們揮舞“文藝黑線專政論”的大棒,對建國以來文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筆抹煞,誣蔑全國的報刊、廣播、書籍、文藝作品、電影、戲劇、曲藝、美術、音樂、舞蹈等,都充斥著“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的東西,聲稱要用無產(chǎn)階級的“鐵掃帚”在這些領域來一個“大掃除”。
3、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慘遭迫害,不少人被誣陷為“黑線代表人物”、“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牛鬼蛇神”,在對他們進行了多次“深揭、猛批、狠斗”后,有的被關進了“牛棚”,有的被投入監(jiān)獄。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吳晗,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老舍、趙樹理、馮雪峰,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蓋叫天、周信芳,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電影藝術家應云衛(wèi)、鄭君里,畫家潘天壽等一大批文化界著名人士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在文化界人士受迫害的同時,他們的作品也受到批判。建國以來出現(xiàn)的優(yōu)秀小說、電影、戲劇等,幾乎都被誣蔑為“大毒草”而遭到批判。特別是與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活動有關的歷史題材的作品,如影片《燎原》《怒潮》《紅河激浪》《洪湖赤衛(wèi)隊》,長篇小說《保衛(wèi)延安》《劉志丹》《小城春秋》等,被誣蔑為替“叛徒”、“走資派”歌功頌德、樹碑立傳而遭到撻伐。
不但作者受迫害,而且株連許多人,僅李健彤的小說《劉志丹》一案,上下左右被株連者即達上萬人之多。概括起來,文化事業(yè)遭到嚴重摧殘,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文化領導機關幾乎都被搞垮,文化部門的領導權基本被林、江兩個反革命集團及其在各地的幫派分子所控制,文藝成了他們篡黨奪權的工具。
第二,報刊大部分停刊,出版業(yè)幾乎停頓,造成了人們“精神食糧”的匱乏!拔母铩遍_始后,除《紅旗》雜志、《解放軍文藝》等極少數(shù)外,絕大部分?钡1970年,全國僅有雜志21種。與此同時,全國大多數(shù)出版社的業(yè)務基本停頓,除了大量印刷毛澤東著作,幾乎無書可出,一時造成了嚴重的“書荒”。
第三,文藝舞臺上百花凋零、萬馬齊喑,一片蕭條殘破的景象!拔母铩遍_始后,占據(jù)戲劇舞臺的,只有江青樹立的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等八個所謂“樣板戲”,以后又陸續(xù)推出鋼琴伴唱《紅燈記》、現(xiàn)代京劇《龍江頌》《杜鵑山》等一批劇目。造成了文藝舞臺“樣板戲”一花獨放百花凋零的局面,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化藝術的存在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