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別的地方
冬天的飯桌上有沒有
年糕,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年糕是很常見的。早上,碗里放一整條年糕,上面澆上粥,加上一點(diǎn)自
家腌制的咸菜,可以算是一份不錯的早餐了。中午的飯桌上也會有炒年糕這道菜。將切成塊的年糕蒸熟后,再放入鍋中用糖
水過一遍,有時還會放入玉米
一起翻炒,炒熟后用盤子盛上。這樣,白的黃的,搭配顏色鮮艷,吃上一口,香糯滑口,真是一次視覺和味覺的盛宴。
走在大
街上,
路邊小攤上飄來不同的
香味,我每一次都會徑直走向一個賣油炸年糕的攤前,買上兩
根年糕。那家的年糕是自家做的,
味道正宗。攤主是個長相憨厚的大叔,很
熱情,炸年糕也有
自己獨(dú)特的
方法。別家的攤主總會在剛打開煤氣灶時就把整條年糕放入油鍋中,而他不是,他在油鍋嗞嗞起泡時才將一塊年糕放入鍋中。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他不焦不躁,不慌不忙,仿佛他
手中拿的不是年糕,而是一件藝術(shù)品。待年糕表面呈焦黃色時,他左手拿鉗,把年糕輕輕地夾出來,右手從旁邊的籮筐里拿一根竹簽,從年糕底部慢慢地穿入,再放在油鍋旁的盤子里,在上面刷一層醬,可以選甜的也可以選辣的,刷完后遞給我,還不忘說句:“小心燙!”我小心地接
過年糕,小口小口地咬起來,真的是在品嘗一道
美味佳肴。
我的
家鄉(xiāng)有一個傳統(tǒng),臘月時,人們總會去打年糕。先將晚稻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四五天后,撈出瀝干,便可以拉去加工坊加工了。
我小時候跟隨大人去過加工坊。加工坊離
外婆家比較遠(yuǎn)。糕,高也,預(yù)示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一到臘月,打年糕的隊(duì)伍
特別龐大,我們天不亮就得起床去排隊(duì)。不過這一路對于我來說是愜意的,坐在人力板車上,吃著從家里帶的熱乎乎的飯團(tuán),搖著雙腿,隨手扯下路邊的小
樹葉子玩,輕哼著歌,不知不覺就到了。
打年糕的人不少,大多數(shù)都是外婆
認(rèn)識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他們會幫助外婆將桶從板車上搬下后再搬到加工坊內(nèi),還有人會過來摸摸我的頭,親昵地說道:“這孩子又長高了!”接著又會進(jìn)去幫助外婆打年糕。看著一粒粒米變成一根根年糕出來的時候,人們是
開心的,感覺自己的
努力有了回報。
剛打出來的年糕要放在竹排上晾一會兒,直到表面晾干,變光滑了才可以收。每次晾
曬年糕時,我的
眼睛就會直勾勾地盯著竹排上的年糕。這時外婆總會善解人意地從竹排上拿一根給我這個小饞
貓吃。我用洗凈的小手捧著年糕,張開嘴一口咬去……
現(xiàn)在,我
長大了,忙于學(xué)業(yè),很少去加工坊打年糕了。但我很
懷念和外婆去打年糕的
時光,懷念那些有年糕的日子,
因?yàn)?/font>那里有
童年的
回憶,有唇齒留香的愜意與舒暢,有對“民以食為天”的天然推崇,有鄰里
互助的熱情,還有濃濃的年的味道……
簡 評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尤顯得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大的有南北菜系之分,小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小吃。本文小作者寫
記憶中對年糕的
感受,側(cè)重寫小攤年糕的做法講究和小時候跟隨外婆去打年糕的
經(jīng)歷,這些都有著深深的地方特色烙印,是作者
美好童年的回憶。結(jié)尾畫龍點(diǎn)睛,升華主題。
(章亞玲
老師 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