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蕭瑟、歲月荒寒的家鄉(xiāng),我度過了非常美麗的童年。
千般美麗中,有一半,竟與筆墨有關(guān)。
那個冬天太冷了,河結(jié)了冰,湖結(jié)了冰,連家里的水缸也結(jié)了冰。就在這樣的日子,小學(xué)要進行期末考試了。
破舊的教室里,每個孩子都在用心磨墨。那年月,鉛筆、鋼筆都還沒有傳到這個僻遠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門口有一個小水桶,孩子們平日上課時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桶水也結(jié)了冰,剛剛還是用半塊碎磚砸開了冰,才舀水到硯臺上的。孩子們都在擔(dān)心:考試到一半,如果硯臺結(jié)冰了,怎么辦?
這時,一位樂呵呵的男老師走進了教室。他從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給每個孩子的硯臺上都倒幾滴,說:“這就不會結(jié)冰了,放心寫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陣陣,答卷上也酒香陣陣。我們的毛筆字,從一開始就有了李白余韻。
其實豈止是李白。長大后才知道,就在我們小學(xué)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經(jīng)在蘸酒寫字了,領(lǐng)頭那個人叫王羲之,寫出的答卷叫《蘭亭序》。
學(xué)校外面,識字的人很少。但畢竟是王陽明、黃宗羲的家鄉(xiāng),民間有一個規(guī)矩,路上見到一片寫過字的紙,哪怕已經(jīng)污損,也萬不可踩踏,必須彎下腰去,恭恭敬敬撿起來,用手掌捧著,向吳山廟走去。廟門邊上有一個石爐,上面刻著四個字:敬惜字紙。把字紙放下去,有時有一朵小火,有時沒有火,只見字紙慢慢焦黃,熔入灰燼。
家鄉(xiāng)近海,有不少漁民。如果決定到遠海打漁,船主一定會步行幾里地,找到一個讀書人,用一籃雞蛋、一捆魚干,換得一沓字紙。他們相信,天下最重的,是這些黑森森的毛筆字。只有把一沓字紙壓在船艙中間底部,才敢破浪遠航。
不識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們崇拜從未謀面的神明,是為世間之禮,天地之敬。
這是我的起點。
起點對我,多有佑護。筆墨為杖,行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