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到來的莫高窟是這樣的。
來莫高窟的人很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五個夜晚,有幾人能與這樣的莫高窟相對?參觀的游人回去了,回到他們自己的生活里去了;莫高窟不再有游人探尋的目光,枕一壑流沙,時光回轉,千年一夢。
最初的時刻,也就那一瞬間。瞬間的一個愿望,便成整個事情的開始。公元366年,一個叫樂僔的和尚,云游四方,走到了三危山前。這時正是傍晚,恍惚間,樂僔看到三危山上佛光燦爛,與身后鳴沙山上的晚霞,遙相對映。樂僔跪下身來,發(fā)誓要開窟造像,讓這里成為真正的圣地。樂僔在鳴沙山陡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隨后,一個叫法良的僧人,開了第二個洞窟。這件事被刻在一塊重修莫高窟的碑記上,但這時,離樂僔開第一窟已過去三百多年。
時間就像流沙,掩埋一切,只留下一點蛛絲馬跡,任憑后人打量揣測。學術界認為,莫高窟的開鑿,始于公元4世紀。
莫高窟開鑿的時候,位于古絲綢之路咽喉要道上的敦煌地區(qū),往來著東西方各國商人和使者。各式各樣長相的人,操著不同的語言,來了,又走了。
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敦煌學成了一門世界性顯學。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都設有專門的敦煌學研究機構。在中國,敦煌學研究也日新月異。敦煌學在今天,已經(jīng)拓展出十幾個研究領域。
目前莫高窟編號已到492號。莫高窟和東千佛洞、西千佛洞,還有榆林窟等,一起組成了敦煌石窟遺址群。
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遺跡,修建于一時,興盛于一時,以后就以純粹的遺跡被保存下來;而中國的許多文化遺址,常常帶有歷史的多層痕跡,總是一代接一代地修建,一代接一代地拓展。
面對這些壁畫,總能讓后人生發(fā)出對前人生活的許多想象。十六國時代的塑像多以彌勒菩薩為主;北魏時期的說法圖,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到了西魏,壁畫上頭畫滿了佛像;隋代在敦煌石窟的開鑿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壁畫中的經(jīng)文故事畫開始豐富起來;唐代壁畫充滿了對幸?鞓飞畹幕孟耄瑹o論男女,都神采奕奕;隨后的五代時期,女供養(yǎng)人的服飾,鮮明地表現(xiàn)出各民族的特點;元代的密宗畫,充滿神秘恐怖,與現(xiàn)實生活相差很遠。
脫落的墻皮也泄露了一點兒秘密:莫高石窟的開鑿前后歷時一千年,有的是跨代建成的,有的經(jīng)過后代一再重修,一些壁畫多達三四重之多。
268窟西壁龕下,表層是北涼人畫的供養(yǎng)人像;下面露出一層,畫的是另一組供養(yǎng)人像;再下面,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歲月給今天留下了些東西,但畢竟,它帶走的更多。
年年歲歲,戈壁沙漠掩去了這條古絲綢路上層層累積的生命痕跡。
敦煌是古代駝隊商人和各國信使、僧侶穿越河西走廊的必經(jīng)之地,莫高窟是他們的精神驛站。旅途中,他們會停下來,看一看,拜一拜。他們曾經(jīng)想過些什么,我們不會知道。莫高窟還在,莫高窟前停留過的生命,早已湮滅。
這樣的黃昏里,一個人獨自在沙漠,天地流沙間,身心兩隔,不知今昔是何年。
自莫高窟開鑿以來,就受風沙雨雪的不斷侵蝕,對它的保護早已刻不容緩。每天,流沙都會從平緩的窟頂上流瀉下來,每年,莫高窟需要人工清除大約六百輛卡車的流沙。
1990年代以來,通過對風向風速、沙丘活動規(guī)律、窟內(nèi)溫濕度的觀測和研究,“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對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
精確地測算,反復地實驗,人類小心翼翼地呵護它,千方百計地延續(xù)它的生命,要把它留給百年、千年以后的人看。
一千年,一萬年,它們永遠活著,血脈通暢,呼吸均勻。
。ㄟx自《甘肅日報》2016年8月25日,有刪改)
本文從形式上看是記游性散文,但卻不是純?nèi)坏挠斡浬⑽,而是以記游的方式表現(xiàn)對于歷史的、現(xiàn)實的人文思考。
本文顯現(xiàn)出一種學者散文特性。這主要是由于作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各種歷史知識信手拈來,并融入了自己對于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