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會說,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
旅行。其實,這樣的機會并非沒有,只是你準備好行囊了嗎?
因為它決定著你走得有多遠,行得有多順。
最好的行囊是什么?沒錯,是知識、技能和經(jīng)驗。即便走到
天涯海角,遭遇不測
風云,也能自力更生,化險為夷。大
家熟悉的魯濱遜,在偏僻荒島上用畢生所學,建起了土房土床,自制了土槍土刀,還
擁有了牧場,在惡劣
環(huán)境中打拼28年后,
成功返回大陸。這也許帶著些作者的主觀情感,但也并非不可。中國有句古話:“技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
假如有一天,你戶外遠行,在野外
露營時,迷失了方向,陷于危險境地,
如果能觀天象,識地理,會鉆木取火,懂得自救,還愁走不出困境嗎?
如何時時將這個行囊準備好,就需要從
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汲取。也許有不少擁有
夢想的人,早已過了“三點一線”
校園生活的年齡,但是這都不能夠阻礙你。知名文化商人郭敬明,就患有知識饑渴癥,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坐飛機也會把雜志上的每條信息讀一遍,哪怕是幾個不熟知的詞語,并且每一次都有新的
收獲。事實證明,他
今天的成就與這一良好的
習慣不無關(guān)系。
現(xiàn)在
我們生活中往往有兩種情形,一是未知不求知,二是尚知亦求知。兩者的結(jié)果也大相徑庭。前者把握不住上天賜予的機會,后者卻能時不時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如何做到后者,并為我們的旅行錦上添
花?很
簡單,擁有一顆不老的心。它不是在你年老時輕松地跳跳廣場舞,或者跟上年輕人的步伐,每天刷刷微信,而在于不斷
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巴金先生十分癡迷于學習,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每天
堅持學習六個小時以上,直到臥床不起。也正因為如此,巴金先生是世上少有的能在晚年仍寫出
優(yōu)秀作品的偉大作家。
為了讓行囊更加充盈,不是刻意地去學習,而是將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彭德懷元帥文革時遭到迫害,在搬出中南海之際,他的警衛(wèi)
發(fā)現(xiàn),一個個沉重的木箱里,竟全是
書籍,而他那件象征榮耀和地位的元帥軍裝卻沒有帶上。對此,彭德懷的回答是:“只有知識是丟不掉的,軍裝只不過是一件
衣服罷了!敝麑椏茖W家錢學森,在
美國軟禁期間,他的正常生活幾乎無法進行,但仍堅持每天
閱讀《論語》。也正是這種頑強
精神,使他的“身價”抵上美國五個海軍陸戰(zhàn)師,他的知識“行囊”,足以令美國人敬畏!
備好的行囊,
永遠不會嫌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個想要“旅行”的人,只有不斷地汲取外界的營養(yǎng),澆灌
自己的心田,才能把握好每一次機會。
愿我們擁有
勤奮學習的一生,實現(xiàn)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